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一)神偶團體-大甲莊儀團

跟(十一)神偶團體-大甲莊儀團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十一)神偶團體-大甲莊儀團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十一)神偶團體-大甲莊儀團

(三)神偶團體:
此類神偶扮演進香主神護衛的性質,或神格低於主神之神祇,製作神偶講究質料及禁忌,需設此神偶之金身供奉。遇廟會活動,請神偶出巡時,需先行「入神儀式」,神偶便有神靈,供人膜拜,不得玷汙,神偶身載或手持之物亦有靈氣,眾人喜得之,表演者及團員(鼓班、旗手等)需一段時日的訓練,各團有具體的神明會組織,擲卜頭家、爐主。

依進香隊伍,各種神偶團體的順序:

1.    大甲莊儀團:
1963年成立,淵源於北港師父及朝天宮的關係,神偶為千里眼、順風耳,團員日增,由十餘人至八十餘人,另有顧問四十人,贊助經費,團長由團員選出,供奉北港朝天宮之分靈媽(當年應北港廟方之要求)。

遊行所見的兩「將軍」,並非木刻或泥塑的神像,而是身高二丈各由一人在裡面支撐行走的偶像,綠面綠衣的水精將軍(千里眼)在前,紅面紅衣的金精(順風耳)隨後,兩者的雙頰及下額點金(如銅錢般大),金眉、無鬚,身著金雲龍衣,披掛紅彩、金牌,面貌怪異而不獰惡、威武而不怖人,遊行時極為威武的走在聖母鑾駕之前——更襯托出主神媽祖的雍容優雅。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取得對象
黃美英
取得方式
訪談
別名
三、進香團隊類型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甲鎮瀾宮
撰寫者
黃美英
創作者
黃美英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底片
存放位置
個人收藏
檔案授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