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場景為龜山島上山坡,背景為從島上望向臺灣的景觀,照片中說明者為龜山島人簡英俊,在做村落生活情境解說狀況下拍攝。攝影時間為2023年8月時。
簡英俊先生,生於1951年,出生於龜山島,如過往龜山島漁村傳統一般,男子約在13歲成年時,即開始上船學習捕魚,從學徒到船長。熟知龜山島海域也熟悉傳統漁具製作與漁法使用。傳統漁法包含飛烏籠仔、拖馬加、拖鯉仔、牽罟、焚寄網、標旗魚、放鯤仔、放龍蝦籠等漁法,且島民能自製各種漁具、漁網、鋼索編織都是漁民自己動手製作,因此目前在社區,居民仍有製作漁具的技能。
簡英俊曾任龜山島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理事長、里長,後擔任頭城鎮鎮民代表等地方公職單位,是在頭城鎮地區為人熟知熱心公益,投入龜山島文化留存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帶領社區居民在多年爭取下,由遷村後所居仁澤社區於民國 2001 年更名為「龜山島社區」,並舉辦了「大海心.龜山情」 系列活動,推出耆老座談會、影像展、「歸鄉.龜鄉」尋根活動等。促成將昔日龜山島上的文物人文與歷史,經社區多年的努力整理,收藏在2005 年開館的「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中,將龜山島上的人文故事,島嶼、建築、宮廟模型,過往的漁業技術演化,以及島上的童玩寸子、72 角風箏等村落記憶保留於此,由社區居民共同整理、維護與導覽,是少數以社區居民為營運主體的地方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