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李彥生收藏漢陽軍艦照片。拍攝於1950年代,由李彥生提供,現藏於李彥生收藏紀念冊中。2023年6月30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陳奕晴掃描翻拍。
文獻中可見漢陽軍艦在遼闊的海洋上行駛,軍艦前方數字「15」為軍艦編號,船身非常長,船隻前後都有發射器。
1950年代,台灣接收了美國4艘陽字號驅逐艦,包括為洛陽艦(DD-14)、漢陽艦(DD-15)、咸陽艦(DD-16)、和南陽艦(DD-17),這四艘驅逐艦是當時海上的王牌戰艦,加強了台灣的海上防衛力量。1960年,來自北京的李彥生從左營海軍官校畢業,被分發至大大小小不同的船隻擔任通信官,隨著船隻航行,沒有固定住所,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是兩棲部隊的登陸艇以及威風凜凜的漢陽軍艦。李彥生回憶在漢陽軍艦服務的日常,他笑著說:「有時候打仗,我們派小船、情報船到大陸去,偷偷的進去,他們人一回來,砲就打過來,把小船打沉,第二天,我們從基隆生火到前線去撈屍體,因為我們送情報人員進去,一看他不打你,一回頭他就崩(開砲),有很多軍艦就沉掉了,有我的學長啊!也有被俘虜、下落不明。」漢陽軍艦上上服役的李彥生表現優異,艦長總會留他在身邊待命。在軍艦上的海軍生涯是李彥生最難忘的一段經歷,他特別將漢陽軍艦的照片收藏進紀念冊當中,紀念他的海上人生。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