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紙寮最為人稱道的是在民國100年的時候,為台灣設置了「紙基因庫」,保存了台灣手工造紙的技術工法及應用,而相當關心環境議題的黃煥彰,也開發多樣有環保概念的用紙,讓廢棄物有了新出路。 如有「綠癌」之稱的小花蔓澤蘭,被廣興紙寮開發用來做紙,香蕉紙、甘蔗紙也是朝向環保紙的路線思維,另一方面,廣興紙寮也計劃研發代表埔里特色的手工紙,於1996年成功的利用茭白筍的筍殼及檳榔樹幹研發出「惜福宣」與「逢春宣」手工新紙,成為埔里最具特色的手工紙,這種以農產品的廢棄物再利用研製而成的惜福宣,不僅為台灣的造紙文化開創新的一頁,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經營樹立新的典範。 廣興紙寮是目前台灣唯一對外開放供參觀、教學體驗的手工造紙廠,內有設計適合各年齡層的教學活動,是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及挑戰性的轉型工廠。導覽員需身兼DIY活動講師,來自於埔里當地左鄰右舍的婆婆媽媽導覽員,透過基本導覽,並且經過口語表達、導覽互動、DIY教學等基礎技巧訓練,對於製紙流程滾瓜爛熟的他們,用最親切而誠懇的態度,為每一位遊客仔細的解說家鄉埔里造紙的過去和現在,紙張應用DIY活動(如製扇),每年約吸引三十萬人參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