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荷治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試掘計畫

原荷治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試掘計畫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原荷治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試掘計畫

十七世紀,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各自建立殖民地,其中荷蘭東印度公司亦於1625年,以15匹康甘布(Cangan),向新港社原住民換得赤嵌之地,並將此地改稱為普羅民遮,做為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1653年,因爆發郭懷一武裝抗荷事件,使荷蘭人決定在本地增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 Fort),作為防禦工事,兼作為商業與行政中心。並隨時代的變遷,普羅民遮城曾做為鄭成功的官署、清治時期的軍械火藥庫、清末文教設施、到日治時期的醫院、學校、重要古蹟,直到現在定調為國定古蹟──赤嵌樓。 臺南市赤嵌樓附近古蹟林立,近年來遊客量快速成長,主管機關臺南市文化局乃積極研議規劃赤嵌文化園區,一併處理日益嚴重的交通運輸問題。為了有效評估普羅民遮城(赤嵌樓)東北稜堡遺構的分布範圍,進而瞭解本地區的地層堆積情況與可能存在的文化內涵,藉此保存維護重要文化資產,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2016年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原荷治普羅民遮城東北稜堡遺構試掘計畫」,在可能埋藏東北稜堡遺構的位置,以及赤嵌文化園區後續工程施作影響區範圍內,分別進行16個試掘探坑,試掘過程中發現各期的文化遺跡、以及各類文化遺物與生態遺留,年代橫跨史前至歷史時期,顯示本區土地的高度利用與歷史發展的過程。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創作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媒體類型
文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