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

1.起源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每隔3年舉行一次。共善堂位於東港頂中街頂中里,主祀邢府三千歲。1923年(大正12年)臺南市石精臼人高獻圖,帶邢府三千歲金身南下定居東港,當時邢府千歲在東港頂中街一帶,因扶鑾救世,受信徒敬仰。共善堂內亦有合祀五靈公的劉部大帝,且臺南白龍庵什家將經常南下東港共善堂。當時在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時並無神將團,於是高獻圖回臺南,聘請曾在白龍庵裝扮家將的郭榮耀南下指導家將步法和陣型。高獻圖與信眾經邢府三千歲允許,設天案叩求上蒼准旨,成立東津開基共善堂。 2.發展狀況 「共意堂」為「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專屬堂號。「共意堂」首字「共」,取自「共善堂」的首字「共」,為邢府三千歲的堂號,其次字為「意」,一方面為記念邢府三千歲向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借家將配合奉旨出巡,另一方面為配合「全臺白龍庵」什家將堂號「如意增壽堂」之「意」字。「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每隔3年配合東港迎王組成一次,家將團成員以堂上鸞生及鸞生之子為基本班底。1925年(大正14年)正式成立「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為東港第一個成立的神將團。並於臺灣二戰前後即參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1952年第一次參與壬辰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至今仍然都會參與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平安遶境活動。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東港鎮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930468200號
2020-09-10 13:58:17.825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出陣時機 「東港開基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每隔3年舉行一次。 2.列陣準備與陣形進行過程 不同於八家將團之處為什家將隊伍後有文判官及武判官2位。「共善堂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演出人數限制為13人(未計入領隊持黑令旗人員),訓練時間由共善堂邢府千歲或堂內王爺及高獻圖起乩指示。一般而言大約出軍前1個多月開始集訓。主要陣式會在寺廟前先「切籤」(拜禮)再開四門、踏八卦、走七星。在開臉後,出軍前由掌黑令領隊向什家將執行喝軍,其儀式如同古代衙門升堂辦案。此時動作為手持王爺黑令,打奉旨,右手高舉黑令丶左手拈指。共善堂什家將扮演人員特別注重身體下盤,並強調步伐「丁字馬、墓碑身」,意指為人要腳踏實地,做事光明磊落。此外,於動作表現上展現出力與美的柔和性。因受干歲爺(大千歲)欽點,屬千歲爺駕前禁衛軍,於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期間會在代天府前迎接代天巡狩之千歲爺回代天府安座。遶境中如遇需改運的信眾可為之改運,如遇問題嚴重的信眾,可執行大改運(在遶境中之改運有幾個場合不可改運,分別為:上橋、下橋、十字路口、廟埕、轉角等不可改)。如有需要安宅或店家淨化的信徒,什家將圍可請示邢府干歲為信徒住宅安宅及淨化。 3.陣頭使用的器具(兵器) 以下為各差爺及大神造型介紹: 邢具爺:不開臉譜,肩挑刑具擔(共有三十六項型具,因受刑之男女不同及是否成人而有不同的用刑工具)右手持虎枷、左手持魚枷(筆、硯、手銬、腳鏈、繩子、鐵、立籠、坐籠、藤條、戒板、角棍、指、腳、刑具銼、斧鐵、棕鬚捲、皮鞭、戒棍、皮鞋背、釘棍、鐵鏈、手釘、腳釘、釘床、釘椅、鐵咕、斬馬刀、竹掃捲、鑽子、鐵鏟、炮烙、鐵條、蓋目印、蓋頭印)等共三十六項刑具。魚枷,主要在處罰女人;虎枷,主要在處罰男人。 文差爺:(白劍將軍)位在陣中小差爺角色,左手握扇,右手執黑令牌,專接主神之命令。 武差爺:(黑旗將軍)位在陣中小差爺角色,右手握扇,左手執黃令旗,負責接傳令。 甘爺:即甘將軍,稱(日遊神),左手執扇,右手執竹批(戒棍)。 柳爺:即柳將軍,稱(夜遊神),右手執扇,左手執竹批(戒棍)。 陳大爺:又稱大爺,右手執魚尾枷,左手握扇,打白鶴拳。 沈二:又稱二爺,右手握扇,左手執虎牌,牌上撰寫善惡分明,走猴拳。 春大神:左手握羽扇,右手持水桶。 夏大神:右手握羽扇,左手持火盆。 秋大神:右手握大鎚,左手持羽扇。 冬大神:右手握羽扇,左手持毒蛇。 武判官:五柳紅鬚身,穿紅色馬掛,右手執撂扇,左手持鞭(又稱打神鞭)。 文判官:穿籃色長袍,右手執筆,左手軌。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主辦單位-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頂中街頂中里16號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08-8325882
主辦單位-名稱
共善堂管理委員會
評定基準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法令依據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款
保存者/保存團體
共善堂管理委員會
指定(登錄)理由
1.東港共善堂之家將文化仍保持40年前特色,並因神明分靈關係,東港附近地區亦多成立家將團,造成擴散影響度大,且刺激東港其他廟方成立不同的家將系統,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之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登錄基準。 2.東港之家將團隊傳承自台南府城家將文化,屬日治時代台南府城西南區之移民移植東港地區,又因東港門風保守,其陣頭文化較少與外面地區交流,也較少混雜外面家將文化,故能保持特有之家將文化,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款之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等登錄基準。 3.東港最富特色之傳統什家將陣頭,在東港迎王、媽祖廟遶境的重要陣頭表演、形式完整,在當地東港七角頭實踐者深具傳承保留條件,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3款之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等登錄基準。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