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年代與沿革簡述 「傳六堆大總理賴熊飛用長刃大刀」的型式為清代《皇朝禮器圖示》 中所載的「綠營長刃大刀」。「綠營」,即是滿清入主中原後,所成立以步兵及水軍為主的軍隊(趙爾巽等 1977:3891)。賴熊飛在嘉慶10年(1805)受封的福建興化右營五品守備,即屬綠營的編制(趙爾巽等 1977:3891)。據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吳慶泰以及多位匠師的研判,推測「賴熊飛大刀」應已製成超過1百年(李建緯等 2019:169)。因此推測「傳六堆大總理賴熊飛用長刃大刀」應是清代中期左右的文物 (李建緯等 2019:187)。 2.與文物相關的重要人物 賴熊飛又名賴路二,生卒年不詳,為屏東縣佳冬鄉武舉人 。賴熊飛為人豪邁、武藝高超,1800年(清嘉慶5年)受眾人推舉擔任第4任六堆大總理,率眾抵禦海盜蔡牽的侵擾。賴熊飛因治軍嚴謹,又善使大刀,所以出堆前,父母都警告六堆子弟:「敵人不必怕,違背軍令被賴路二斬頭才可怕」、「寧願與敵人拼個死,不讓賴路二過刀。」這也是佳冬流傳「賴路二大刀,蓋得人驚」俗諺的原因 。 3.古物尺寸(長、寬、高等)與材質 「傳六堆大總理賴熊飛用長刃大刀」全長168.2公分,刃部長度107.7公分,兩側綁有紅綾,莖部長度60.5公分,最寬處3公分,厚1公分。中段以下刀背厚度約1公分,材質為金屬。 4.外觀特徵描述 「傳六堆大總理賴熊飛用長刃大刀」整體呈雙手柄、直背,平脊,無血槽,刀尖微翹。中段以上刀背為反刃。另有刀格、切羽及刀環三附屬物。整體無裝飾,應是鍛造而成。大刀原已鏽蝕,現已上漆層保護,整體呈黑色。因鏽斑厚度不一,刀身厚薄不均。刀莖有6圓孔,切刃呈圓弧形。以高倍顯微鏡觀察,可見刀刃呈不規則鋸齒狀。刀格、切羽及刀環可穿過刀莖,現可取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