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歷史建築國立故宮博物院,具典藏、研究、保存、展覽、教育等功能, 正館建物為 50 年代後臺灣仿古建築之代表作品。主要存放從北平國立故宮博物 院及南京中央博物院兩院之精緻文物。臺北故宮正館創建於民國 54 年 11 月 12 日﹔牌坊及華表完工於民國 56 年 1 月,敷地選擇最為隱密、安全之現址興建, 建造經費動用行政院、美援基金及臺灣省政府三方經費,規劃設計委任黃寶瑜建 築師擔任1 ,做為由民國 39 年以來存放於臺中霧峰北溝文物(民國 39 年至 54 年) 北遷後之重要展覽地點。早期故宮正館平面展覽空間規模不大,因此民國 55 年、 58 年即展開第一、二次擴建計畫,始成為今日所見正館基本外型,其外觀封閉 的量體上左右兩翼各伸出一座有四角攅尖及盝頂的小樓,其尺度與造型大體仍沿 襲原作,充分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且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