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

臺北市歷史建築國立故宮博物院,具典藏、研究、保存、展覽、教育等功能, 正館建物為 50 年代後臺灣仿古建築之代表作品。主要存放從北平國立故宮博物 院及南京中央博物院兩院之精緻文物。臺北故宮正館創建於民國 54 年 11 月 12 日﹔牌坊及華表完工於民國 56 年 1 月,敷地選擇最為隱密、安全之現址興建, 建造經費動用行政院、美援基金及臺灣省政府三方經費,規劃設計委任黃寶瑜建 築師擔任1 ,做為由民國 39 年以來存放於臺中霧峰北溝文物(民國 39 年至 54 年) 北遷後之重要展覽地點。早期故宮正館平面展覽空間規模不大,因此民國 55 年、 58 年即展開第一、二次擴建計畫,始成為今日所見正館基本外型,其外觀封閉 的量體上左右兩翼各伸出一座有四角攅尖及盝頂的小樓,其尺度與造型大體仍沿 襲原作,充分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且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31&id=20220526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1130213711號
2022-05-17 00:00:00.0
登錄「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區」為本市文化景觀。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評定基準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1
2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2
3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
4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
5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12
6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12-6
7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28
8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29
9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0
10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1
1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2
12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3
13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3-1
14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33-2
15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43
16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45-1
17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57
18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5
19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6
20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6-1
2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7
22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8
23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69
24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1
25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2
26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3
27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4
28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4-1
29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
30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3
3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4
32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5
33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6
34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5-7
35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76
36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1
37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2
38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3
39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4
40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5
4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6
42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7
43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8
44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段五小段
81-9
緯度
25.1004265
經度
121.5498091
法令依據
<<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指定(登錄)理由
1.故宮博物院的園區規劃與建築設計,最初由黃寶瑜建築師所完成。位於外雙溪旁依山傍水的環境中,鋪陳出國家級博物館尺度的中軸線,呈現故宮博物院的恢宏氣勢。從至善路到故宮博物院正館,自「天下為公」牌坊、對稱的華表及龍柏、步步高陞的台基以梅花鼎做為視覺消點,並以對稱的梯壁襯托出正館的高度,架構了一個中華文化的空間序列。 2.園區內除了正館及軸線之外,陸續完成了華表大道(含兩側龍柏)、「天下為公」牌坊、研究大樓、圖書文獻大樓、至善園等重要景觀設施,尤其是典藏研究大樓及圖書文獻大樓,更是強化了建築師所規劃設計的博物院樣貌,成為一功能完備且具國際地位的重要博物館,足以代表本國重要歷史的國際視窗及文化形象。 3.將外雙溪的農地環境逐步發展建設完成建築群體與園林設施,具備鮮明的文化自明性,故宮博物院在戰後特殊的政治時空,體現了人與自然互動關係。 4. 符合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登錄基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