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為以漆工藝製造「盛器」之泛稱,歷史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時期,考古發掘遺物出土漆木碗,迄今已將近7千年歷史。採自漆樹之「生漆」,其有耐酸、耐熱效能,塗刷於器物上具有隔絕效果,可防止木材腐壞,因此其後也發展至家具裝飾,明代更有《髹飾錄》詳撰漆藝技法,可見其歷史悠久及與生活關連之緊密。西元1916年,日人在臺中市新富町二丁目一番地(現今民族路接近三民路),設立「山中工藝所」,製造漆器工藝品,開啟了臺中市漆器製造產業先機,於臺中市歷史發展具重要歷史文化意義。 漆器產業於八○年代盛極一時,臺中市豐原區因鄰近八仙山、大雪山林場,木器廠林立,更結合臺灣第一代漆工藝陳火慶大師進行髹漆技法指導,木胎漆器外銷極為興盛,也間接延續了漆器工藝之傳承。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