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彭佳嶼燈塔

彭佳嶼燈塔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彭佳嶼燈塔於1907年(明治40年)始建,1909年(明治42年)竣工,是日治時期第六座完成及點燈的磚造燈塔,至今超過百年歷史,為日本內地與臺灣基隆航線最重要之燈塔。燈塔由日人石橋絢彥設計,其八角基座轉圓形平面的構造形式,呈現洋式、日式燈塔營造技術轉換之歷程,具航海及軍事戰略之重要意義及歷史價值。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彭佳嶼燈塔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2022030100000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基隆市
中正區
彭佳嶼8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蹟字第11130014851號
2022-02-23 11:14:56.786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14


種類名稱
燈塔


現狀
彭佳嶼燈塔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
外觀特徵
彭佳嶼燈塔所在的彭佳嶼,和花瓶嶼、棉花嶼合稱為北方三島,其火成岩地質環境,因湧泉水量有限,島上人員生活用水仍依靠雨水收集供給。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具體展現其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基地特色,具完整性。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保養重點在於保持古蹟本體 及其周圍環境 之 清潔,維持古蹟良好通風與排水,維護古蹟及附屬設施群的設備功能,以及防止植生、蟲害或潮氣侵蝕 。
使用情形
彭佳嶼燈塔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室內特徵
彭佳嶼燈塔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塔內配置燈器為日人模仿法國巴比埃廠(Barbier, Bénard & Turenne, Paris)自行製作之蚌形平面佛萊斯納折光透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其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與燈塔同為臺灣營造技術、光學技術發展之僅存例證,極具稀少性。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基隆市
中正區
彭佳嶼段
2
2
基隆市
中正區
彭佳嶼段
2-2
緯度
25.628988
經度
122.075655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1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文化資產局


多媒體名稱
燈塔2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3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4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5


拍攝時間
1100907


指定(登錄)理由
1.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彭佳嶼燈塔於1907年(明治40年)始建,1909年(明治42年)竣工,是日治時期第六座完成及點燈的磚造燈塔,至今超過百年歷史,為日本內地與臺灣基隆航線最重要之燈塔。燈塔由日人石橋絢彥設計,其八角基座轉圓形平面的構造形式,呈現洋式、日式燈塔營造技術轉換之歷程,具航海及軍事戰略之重要意義及歷史價值。 2.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彭佳嶼燈塔所在的彭佳嶼,和花瓶嶼、棉花嶼合稱為北方三島,其火成岩地質環境,因湧泉水量有限,島上人員生活用水仍依靠雨水收集供給。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具體展現其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基地特色,具完整性。 3.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彭佳嶼燈塔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塔內配置燈器為日人模仿法國巴比埃廠(Barbier, Bénard & Turenne, Paris)自行製作之蚌形平面佛萊斯納折光透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其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與燈塔同為臺灣營造技術、光學技術發展之僅存例證,極具稀少性。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