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蹟字第11130014851號
2022-02-23 11:14:56.786
現狀彭佳嶼燈塔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
外觀特徵彭佳嶼燈塔所在的彭佳嶼,和花瓶嶼、棉花嶼合稱為北方三島,其火成岩地質環境,因湧泉水量有限,島上人員生活用水仍依靠雨水收集供給。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具體展現其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基地特色,具完整性。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保養重點在於保持古蹟本體 及其周圍環境 之 清潔,維持古蹟良好通風與排水,維護古蹟及附屬設施群的設備功能,以及防止植生、蟲害或潮氣侵蝕 。
使用情形彭佳嶼燈塔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
室內特徵彭佳嶼燈塔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塔內配置燈器為日人模仿法國巴比埃廠(Barbier, Bénard & Turenne, Paris)自行製作之蚌形平面佛萊斯納折光透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其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與燈塔同為臺灣營造技術、光學技術發展之僅存例證,極具稀少性。
評定基準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1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文化資產局
多媒體名稱
燈塔2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3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4
拍攝時間
1100907
檔案網址
拍攝者
李思儀
多媒體名稱
燈塔5
拍攝時間
1100907
指定(登錄)理由1.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彭佳嶼燈塔於1907年(明治40年)始建,1909年(明治42年)竣工,是日治時期第六座完成及點燈的磚造燈塔,至今超過百年歷史,為日本內地與臺灣基隆航線最重要之燈塔。燈塔由日人石橋絢彥設計,其八角基座轉圓形平面的構造形式,呈現洋式、日式燈塔營造技術轉換之歷程,具航海及軍事戰略之重要意義及歷史價值。
2.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彭佳嶼燈塔所在的彭佳嶼,和花瓶嶼、棉花嶼合稱為北方三島,其火成岩地質環境,因湧泉水量有限,島上人員生活用水仍依靠雨水收集供給。目前燈塔周圍的雨水集水坪、貯水池、淨水池、風力塔等相關附屬設施留存完整,具體展現其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基地特色,具完整性。
3.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彭佳嶼燈塔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塔內配置燈器為日人模仿法國巴比埃廠(Barbier, Bénard & Turenne, Paris)自行製作之蚌形平面佛萊斯納折光透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其所屬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重錘、鋼索等附屬裝置,目前皆保存完整且持續運作中,與燈塔同為臺灣營造技術、光學技術發展之僅存例證,極具稀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