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熾坪隴遺址

熾坪隴遺址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熾坪隴遺址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大坪村聚落的西南角,離海岸直線距離約五百公尺,高度四十到五十公尺之間的一處緩坡地。東莒全島的土壤均為鬆軟的沙質土,遺址則以貝類堆積為主要特徵,所以熾坪隴遺址可說是沙丘與貝丘的混合性遺址。 2001年內政部主管業務時期,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工作,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兩地在本(第六)次普查列為重點。在這一年裏,發現了熾坪隴史前遺址,2001年2月24日探查地表發現許多紅色細砂繩紋陶片,和一支直徑約八公分的陶支腳,不久即進行第一次試掘,以遺址下方的小灣澳命名為「科蹄灣遺址」。後經地方耆老指正遺址所在地而改名「熾坪隴遺址」2004夏天由陳仲玉主持,與地方人士組成熾坪隴發堀與研究工作團隊,進行遺址第二次的發掘,2005年第三次發掘。 三次的發掘工作及綜合研究,有助瞭解馬祖列島史前歷史的發展,瞭解馬祖列島史前族群在中國東南海岸和閩江流域一帶的活動,並充實馬祖民俗文物館典藏內容,以及推廣鄉土教育功能。從出土陶片質地、器形、文飾三方面觀察,陶器質地方面以細砂紅陶為主,並有少量橙黃泥質陶和細砂灰陶、泥質灰硬陶。文飾方面︰細砂紅陶的外表常飾拍印繩紋、刻劃條紋、拍印紋、壓印紋、堆雕紋或素面。陶器的器形方面:出土的陶器絕大多數是很細碎的陶片,很難得到器形的全貌,只能推測罐形器、觚形器、杯形器、紡輪、器蓋、陶支腳,未出現三足和袋足的器形。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狀
農作地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連江縣
莒光鄉
莒光鄉大坪村大坪段771部分及771西側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連文推字第0970037678號
2008-12-05 00:00:00.0
級別名稱
縣(市)定考古遺址
文化意義
證實為距今約6,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出土大量陶器、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石錛、石刀)等(陳仲玉等,2005)。其豐碩的考古內涵至今仍為馬祖最重要遺址之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評定基準
遺址在文化發展脈絡中之定位及意義性
定著土地之範圍
莒光鄉大坪村大坪段771部分及771西側。大坪村聚落內以西,消防隊附近中興路兩側緩坡農作地。
土地使用狀況
目前為農耕用地
緯度
25.959444
經度
119.969722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6條 考古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4條、第5條
指定(登錄)理由
出土文物具有歷史意義,可將馬祖列島的文化史推早至史前時代(距今六千多年)
代表圖像來源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