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

跟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有關的相片,第4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

「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的發展最早於日治時期就有相關舊照片記錄下來,並在彰化縣芳苑鄉沿海一代出現。 早在日治時期,彰化芳苑便有以牛車載運遊客到沙山海水浴場旅遊的紀錄,以及若干當地耆老的口述,可推知日治時期的芳苑當地居民便開始養牛,當時牛隻的任務除拖牛車運送貨物與農產之外,還兼有耕田與運蚵之功能,牛隻在此背景下扮演十分重要之角色,根據耆老的描述,全盛時期在芳苑一帶就有300多隻牛。 雖「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此一奇特景象,在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受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並以此打開知名度,且在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但近年因大多運蚵工作都改由汽車等其他方式運送,因此當地的海牛數量逐漸減少,在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時海牛已經減少至僅剩7頭,需相關人士以及政府機構投入資源再活化此一無形文化資產。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芳苑鄉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變更/修正
府授文演字第1050441848A號
2016-12-20 11:15:38.27
保存團體修正
變更/修正
府授文戲字第1090156807A號
2020-05-12 00:00:00.0
重新登錄文資類別
級別名稱
傳統知識與實踐
種類
種類代碼
K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生態知識及其技術與實踐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中所採用之用送蚵貨的牛,一般被稱為「海牛」,此種運蚵的牛會拖著主人前往潮間帶工作並運送採收之蚵貨,「海牛」的選擇一般採用赤牛(或稱黃牛),不使用喜愛玩水之水牛,且並非所有赤牛都可以勝任此一工作,必須經過挑選,並從1、2歲開始進行訓練,以勝任在潮間帶運送主人與蚵貨之工作。
所屬族群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53.computeType_type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510709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舉行時間
不定期,
評定基準
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與環境互動下形塑之生活特色/所承載之傳統知識內容具一定系統性與完整性
法令依據
<<傳統知識與實踐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發生時間與地點
標題
芳苑牛車


地點說明
由於芳苑鄉為本縣牛車僅存保存最多聚落,目前尚有訓練有素的黃牛搭載遊客到潮間帶看蚵田、溼地景觀或牡蠣運送工作,極具在地的特色。


時間說明
早在日治時期,彰化芳苑就已有牛車載著遊客到沙山海水浴場旅遊記錄。


保存者/保存團體
彰化縣西海岸環境教育保護協會
指定(登錄)理由
1.芳苑為彰化縣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起,以牛車載運牡蠣之方式,具可追溯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之軌跡。 2.牛車採蚵為近海養殖的第一級產業所發展出來的獨特生活方式,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與環境互動下形塑之生活特色。 3.芳苑地區所發展出獨特海牛運蚵方式,為適應自然環境的生活型態;不論養牛與訓練,及牛車修理等都有其專業技術,展現出知識傳承與技術培訓,所承載之傳統知識內容具一定系統性與完整性。
代表圖像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