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將軍平臺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其族侄施啟秉、施世榜為感念媽祖神靈顯赫,恩被黎庶,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為臺灣供奉「湄洲開基祖廟」的天上聖母媽祖。    康熙48年(西元1709年)由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歷經10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雍正3年(西元1725年)由施世榜獻地,將媽祖廟遷建至今日現址。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奉其長生祿位。    鹿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稱為「聖母宮」,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另興建媽祖廟,此乃清高宗乾隆皇帝所敕建的天后宮,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在鹿港為分辨這二座媽祖廟宇,鹿港聖母宮稱為「舊祖宮」,後建之官建媽祖廟則稱為「新祖宮」。    嘉慶19年(西元1814年)舊祖宮廟宇傾頹,泉、廈等八郊及地方士紳相繼捐輸,倡議重修,至嘉慶20年(西元1815年)3月完成天后宮的重修事宜,目前天后宮內有一「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天后宮陸續又於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昭和11年(西元1936年)重修,現今廟貌為昭和11年(西元1936年)重修完成時所奠定的規模與格局。    天后宮保存雍正皇帝御賜「神昭海表」匾、乾隆皇帝「神昭海表」匾、光緒皇帝「與天同功」匾及福建巡撫王紹蘭、鹿港同知王蘭佩、孫壽銘、福建陸路提督許文謨等官員所敬獻的匾額,皆為鹿港天后宮極重要的文化資產。    民國48年(西元1959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鹿港信士捐資重建後殿,至民國50年(西元1961年)完成神明的安座。民國53年(西元1964年)進行屋頂剪黏及興建凌霄寶殿左側香客大樓工程,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增建廟前大牌坊、左右護室及四層聖恩大樓,民國69年至民國70年(西元1980年至西元1981年)修繕主殿及左右過水廊,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6年(西元1987年)修繕三川殿及左右過樓(鐘鼓樓),民國81年(西元1992年)成立媽祖文物館,展示媽祖文物、鳳輦與湄洲祖廟贈予鹿港天后宮的相關文物,期間也進行主殿及三川殿修復工程。鹿港天后宮致力於文化活動的推展,民國86年(西元1997年)香客大樓的落成,更帶動鹿港的觀光人潮。同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修訂後編列為縣定古蹟。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鹿港天后宮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20191128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中山路430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1985-11-27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080245853A號
2019-07-31 00:00:00.0
變更指定理由及登錄範圍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古蹟,現今建物保存維護良好,香火不斷。
外觀特徵
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宏偉,廟宇為三進二院格局,分別為前殿(三川殿)、正殿及後殿,左右過水廊及左右護龍等平面格局。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兩旁為八卦門,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形成一凹壽的格局,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    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在臺灣的寺廟中,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的屋頂,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三川殿前步口屋簷下方的牌樓斗栱,除了有橫、縱兩向斗栱外,另外增加斜栱出挑,形成有如網狀的格子,稱為「網目斗栱」,栱身為如意造型,又稱「如意斗栱」。三川殿兩旁為龍、虎堵石雕,左邊龍堵以「張僧繇畫龍點睛」為石雕題材,石雕的構圖中張僧繇髻髮背劍,聚精會神的畫龍點睛,前方有一位童子趨前,雙手呈上墨硯,下方並雕有數隻鯉魚,有「魚躍龍門」之勢,象徵「科舉高中」的涵意。虎堵的雕刻為「保生大帝醫虎喉」的民間信仰傳說故事,石雕上方有一童子做打虎狀,與「楊香打虎」的故事相似。    正門兩旁的石窗被學界譽為臺灣石雕的經典作品,雕刻的內容以三國演義的故事題材為主,石窗上共有四則故事,分別是「甘露寺」、「割鬚棄袍」、「鳳儀亭」、「戰宛城」。天后宮採用的石材大部分皆來自泉州,石材多採用泉州青斗石(泉州稱為青草石)及泉州白石等優良石材。青白之間對比效果奇佳,亦使得石雕牆堵呈現出明暗虛實多樣的變化。三川殿龍邊的門神為太監,手捧香爐與牡丹花,虎邊的門神為宮女,手持燈與果,代表「香花燈果」之意。三川殿的門神,其面貌、姿態、服飾等筆法,充份展現郭新林的彩繪風格。    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為三開間格局,前步口有一捲棚造型的木架構建築,做為拜殿的空間,兩旁並開有二個拱門連接左右廂廊,廂廊內供奉有境主公與註生娘娘。左右過水廊(鐘鼓樓)屋頂亦為重簷歇山式,並兼做鐘鼓樓使用,為四開間,在格局上較為不對稱。 後殿又稱凌霄寶殿,為基部挑高的二樓式建築,一樓的空間增闢為媽祖文物紀念館,二樓則為凌霄寶殿,面寬為五開間,屋頂為牌樓升簷式,歇山重簷,屋脊由五間中央的明間依次往次梢間漸低,形成中高旁低、尊卑主從有序層次感。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因殿內多有香火祭拜,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檢視電線管理及注意明火之使用,並確實檢視電線管理、檢查電源是否關閉以及焚香是否熄滅。 2.雨季容易潮濕,建議多留意植生攀附以及雨潮濕處生苔情況,並定期清理。
使用情形
全年開放民眾參觀、祭祀,其活動眾多。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天OO
土地所有人
李OOO
土地所有人
粘OO
土地所有人
郭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室內特徵
三川殿前步口採網目斗栱及天花斗栱作法,架內棟架於明次梢間各採用藻井斗栱、天花斗栱及捲棚棟架三種完全不同的作法,但後步口明次間採取捲棚作法,得二架,後步口梢間則又恢復網目斗栱作法,手法純熟流暢、充滿變化。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是大木匠師樹發師(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藻井分為兩層,底層八角形的每一邊出二栱,每栱升四斗,以二十四組斗栱組砌而成,呈八卦形往內齊集,此層藻井的每一邊有八仙的人物造型與吊筒,八仙人物的上方分別為四愛「茂叔愛蓮、羲之愛鵝、淵明愛菊、和靖詠梅」與「漁、樵、耕、讀」木雕。三川殿後步口明間處的通樑,分別有獅座及象座的斗座雕刻,上方並有「人生四暢」的木雕作品,「人生四暢」象徵著人生中四件舒暢的事情,分別為「伸腰、掏耳、撚鼻、搔背」。 主殿棟架亦屬典型之「殿堂造」,不置天花板,屬於宋法式所謂之「徹上露明造」,大通樑以上的構架如同傳統廟宇般採「三通五筒七架束」,於四點金柱置大通,通上置立瓜筒疊五斗承前後三楹於一、二斗間置二通及員光,二通上置立木瓜筒上疊四斗承前後二楹,於一、二斗間置三通及員光,再於三通中央置立筒疊三斗承中脊楹,大通下接有疊四斗式之牌樓斗栱,其斗面及及彎枋面皆施雕刻,其下再置一大通樑以承牌樓斗栱。 正殿神龕內最大尊的媽祖聖像是「鎮殿媽祖」,此尊媽祖為土塑。第二尊媽祖為為軟身的造型,稱為鎮殿二媽。位於神龕前方的媽祖神像,為湄州開基媽祖之二媽。正殿神龕規模宛如一座小寺廟,斗栱出簷、吊筒垂珠,神龕正上方書有「湄洲聖母」的牌匾,前方的龍柱雕刻並有八仙人物裝飾其上,整座神龕更顯得莊嚴肅穆。神龕上方有清朝雍正皇帝所御賜「神昭海表」、乾隆皇帝御賜「佑濟昭靈」及光緒皇帝御賜「與天同功」匾額。 鐘鼓樓屋頂因採用歇山重簷式,上下簷間設看架斗栱以做為補間,並做力士抬栱造型。前後壽樑則採用牌樓面以做為補間,尤其以明間之牌樓補間構件繁多,並多以連枋連結以增強其結構。天后宮的鐘鼓樓,每逢迎神賽會即鳴鐘敲鼓,以示歡迎。位於龍邊廊道有一塊「鹿溪聖母宮重修碑記」,碑文述說嘉慶20年(西元1815年)的重修始末,是天后宮重要的文獻史料。 左右過水廊為捲棚作法,為四架捲棚式,但其棟架各不相同且較為簡單。左右護室皆為三開間,左護室兩側為承重牆作法,右護室則維持原三開間格局,為二通三瓜式,架內得五架,立尖峰筒,構件簡樸並不施作細雕。 凌霄寶殿位於挑高的二樓水泥製的平臺上,但凌霄寶殿主要結構體為水泥製外其於構件仍為木棟架且多為原物留用。凌霄寶殿為五開間,明次間棟架簡單,前後立三柱,前外寮施作網目斗栱,明次間架內僅立四點金柱,架內棟架為三通;次間採承重牆作法不設棟架,梢間是後期再擴建,採用天花板斗栱作法。民國48年(西元1959年)為紀念媽祖壽辰一千週年慶典重修後殿,凌霄寶殿擴建成五開間的格局,二樓露臺增建成八角型,使參香者有更大的參拜空間。後殿主祀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兩旁配祀有觀音菩薩、神農大帝、女媧娘娘及水僊尊王。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47
2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48
3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59
4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60
5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61
6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62
7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68
8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79
9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80
10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81
1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7
12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7-2
13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7-3
14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7-5
15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7-6
16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8
17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9
18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99-1
19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
20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1
2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2
22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3
23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4
24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0-5
25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1
26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2
27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3
28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03-1
29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14
30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15
3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24
32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127
緯度
24.0594460383506
經度
120.431209247777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天后宮01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天后宮02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天后宮03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天后宮04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鹿港天后宮05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甲、鹿港天后宮除見證鹿港鎮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及聚落發展歷史的密切關係外,亦具有與港口、河運不可分的地理特色。對於鹿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體表現,有很重要的影響。 乙、寺廟建築的大小木作、石雕、彩繪皆出自於名匠之手,手藝非凡,美不勝收。雕刻及彩繪的歷史典故與藝術價值極具人文風采與傳承意義。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甲、大木作匠師王益順、吳海桐、王樹發及黃連結,及主殿設計者黃神通等。雕刻師傅李美(李煥美)、潮州秀月司、鹿港師傅施禮、吳福臨、施金福、黃媽城、李德冰、李松林等人,皆為一時之選的名匠,而石雕則由惠安匠師蔣馨一族承包,鹿港名畫師郭新林負責油漆彩繪。鹿港天后宮的彩繪於民國44年(西元1955年)全部重繪,最後進行彩繪的主要匠師為前期的郭新林、郭佛賜叔姪負責,後期由柯煥章接續彩繪工程。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甲、蔣馨家族的石雕技藝:蔣馨家族在昭和2年(西元1927年)來臺,即參與鹿港天后宮三川殿及正殿的石雕工作,展現寺廟雕刻最高的藝術成就。 乙、王益順的大木作技術:鹿港天后宮建築的規模宏偉,建型優美,被譽為美術殿堂。三川殿為歇山重簷式,闢五門,殿內有二十四組斗栱出挑,而成精巧的八角藻井。正殿空間高聳,面寬三間,深五間,亦為歇山重簷頂。突出的屋簷以「斗栱」支撑,以分散、減輕屋頂的重量。並使屋簷身伸出較遠,這種裝置是古建築的特有「斗栱」技能,為傳統的寺廟建築的高度技術,極具有保存價值。 丙、中國傳統的歇山重簷之廡殿式(重簷四垂)屋頂型式:鹿港天后宮三川殿的屋頂型用的是正統中國傳統歇山重簷的廡殿式(重簷四垂)作法,有別於臺灣傳統閩南式廟宇,三川殿與主殿皆採用重簷四垂型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