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國小百齡樓

新竹國小最早可追溯自日治時代的新竹國語傳習所,最初創立於1896年,校址設在新竹街西門之明志書院;而後又於1898年改制分成新竹小學校與新竹公學校,前者為今東門國小之前身,後者為今新竹國小之前身,並承繼原明志書院之校址。1906年新竹公學校遷校於大成街孔廟,1921年更名為新竹第一公學校,1937年才遷校至新竹市東區興學街106號現址。1941年改名「新興國民學校」,並因戰爭,屋頂必須塗色偽裝以躲避轟炸,但不幸於1945年炸彈命中校舍,損毀嚴重。1946年改名「新竹市立第一國民小學」,其後又陸續改名「新竹市南區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現名為「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新竹國小歷史,多由新竹公學校時期(1898年)談起,是新竹市地區於日治時期最早專供台人子弟就讀的學校,更分別影響了今民富國小(1916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女子公學校)、龍山國小(1927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第三公學校)與竹蓮國小(1956年獨立成校,時稱南門國民學校)的分立,在新竹市的教育史佔有一席之地。 1937年遷至現址時,所使用之校舍即包含百齡樓,且在明志書院及新竹孔廟相繼搬遷,致使原有的治學痕跡難以尋覓後,仍然健在的百齡樓,則成為現存少數能夠見證新竹國小早日歷史的建物,是故1985年學校大規模重建時,特將此校舍保留,延續至今。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竹市
    東區
    新竹市興學街106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60156454號
    2017-11-16 18:12:08.912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24


    種類名稱
    學校


  • 現狀
    良好
  • 外觀特徵
    新竹國小百齡樓配置於校門入口附近,入口大門前設有前庭,形成道路和建物間的緩衝空間,百齡樓與其他三棟校舍圍塑出一中庭空間,並有廊道通往中庭的禮堂。建築平面呈「一」字形,面對中庭的建築面以廊道銜接各行政、教學空間,入口為突出雨庇,兩側龍柏樹齡初估逾60年,併同建築物,成為該校師生共同記憶。
  • 使用情形
    作為校舍使用中。 修復規劃設計中。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土地所有人
    新竹市政府
    建築所有人
    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竹市興學街10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5222153#261
  •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市政府
  • 室內特徵
    樓建築立面左右對稱,為斜屋頂、屋身、基座三段式分割,強調水平線條的雨庇和線角、連續矩形開窗、柱樑間弧形轉角均為其建築特色。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竹市
    東區
    新興段
    963
    2
    新竹市
    東區
    新興段
    964
    3
    新竹市
    東區
    新興段
    965
  • 緯度
    24.7968093
  • 經度
    120.96636799999999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百齡樓為見證日治時期至光復後新竹國小教育的建築物,為近代國民教育的發展史,提供完整之記憶。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中軸線正面、背面及迴廊,具有近代建築「和洋」折衷主義樣式建築,具戰後建築中校舍類型的建築史價值。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日治時期新竹市設立的第一所小學,具稀少性且其建築形式保存良好、建築規模等亦具備時代的特性。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