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府教社字第0920061625號
2003-12-22 00:00:00.0
洪旭古厝(家廟左側) 后豐港 8、9 號,洪旭古厝(家廟右側) 后豐港 11、12 號登錄為歷史建築
廢止/撤銷
府文資字第1060005150號
2017-02-07 00:00:00.0
廢止歷史建築「洪旭古厝(家廟左側) 后豐港 8、9 號」之登錄
廢止/撤銷
府文資字第1060005155號
2017-02-07 00:00:00.0
廢止歷史建築「洪旭古厝(家廟右側) 后豐港 11、12 號」之登錄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05139號
2017-02-07 00:00:00.0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7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2.105年3月26~27日「金門縣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會議決議。
現狀局部牆體灰縫風化脫落導致滲水、地坪破損,且多處木構造受白蟻蛀蝕嚴重。
外觀特徵建築格局甚大,由前座二落大厝與後座一落二攑頭組成,為類三落大厝。
建築正立面之作法,以三開間均退縮形成一平整檐廊之「直榻受」形式(或稱「出步起」、「皇宮起」)。向埕牆裙堵為花崗石封堵石砌,身堵以磚石混砌,外部抹灰並以線條勾勒出仿斗砌牆之樣式。左右兩側對看堵,以煙炙磚柱砌築,下方以花崗石封半牌,拱仔頭部位則採疊澀作法收尾。洪旭古厝之屋頂為本棟建築重要特色,為傳統雙坡式紅瓦屋面,兩側各有五壟筒瓦。中央採用曲線平緩的翹脊,並以間隔一瓦壟距,於兩側再置圓脊規壁,以避免翹脊與鄰棟宗祠對沖。此「翹脊」與「圓規」混合之屋頂形制,於金門傳統民宅中極為罕見,今僅見於後豐港洪旭古厝及同期興建之洪曦洪暄古厝。
左右大規壁以出磚入石之作法為主要特色,材料以各種尺寸石塊、磚與瓦為主,在採用多樣構築材料同時,保有整體牆面結構之穩定,以及視覺感官上之和諧美感,為金門傳統民居之重要特色之一。然而,兩側大規壁於材料構成上並非左右對稱,僅分別為下壁堵花崗石、中堵為出磚入石或石确、上堵為斗子砌或出磚入石。第三落後寮牆整面牆體皆採花崗岩磉石、石确混用,採丁字砌疊砌而成。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前落前坡屋瓦損壞處建議定期追蹤或緊急加固,以免受強風吹襲而脫落。
2. 建議於整體性修復前,進行蟲蟻防治工作,以免珍貴木構造遭進一步蛀蝕損壞。
3. 須注意陶藝相關機器之用電情形。
使用情形現無人居住使用,僅作為祖公厝祭祀使用。而中落左大房現為陶藝工作室使用,現內部擺設陶藝作品、古文物、工作桌、釉彩、上釉機、拉坏機等用品及設備,前深井亦擺設多件陶藝作品。
室內特徵建築平面配置上,前座二落大厝由外至內依序為直榻受、前廳與左右房、向寮、深井與左右攑頭、步口、大廳與左右房、壽堂後;中落與後落間無設直通開口。後座一落四攑頭與前座建築間則留有一埕空間,並開龍虎門進出。而其空間配置由中軸線由前往後,分別為牆規樓、深井與左右攑頭、大廳與左右房。各房皆設有半樓,中、後落房則再設牆堵分前後,區隔出充分的居住使用空間。
建築結構以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為主,而三落之大廳中檔壁皆採穿鬪式木棟架,屏堵為傳統菅蓁壁,牆面未施裝飾。
前廳屋頂採用暗厝作法,於陽坡設雙層屋面,除兼顧前廳室內木棟架、厝架對稱的完整格局外,亦使屋面維持陰陽坡與美觀需求。中落深井,存在一石質「戶碇(下斗)」,兩側並有石砌矮牆,將深井區分為上、下兩段,而此構造遺跡尚未有相關紀錄顯示其功能。
中落與後落,採檐廊落柱之大展步構築形制,併合鏡面木作格扇屏堵,及延續左右棟架於步口落柱,此類為金門清代中葉前做法,格局罕見,且主要木構造仍保留清代中葉前之原物,完整留存至今,具有高度價值。
評定基準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7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09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0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7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8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19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0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後豐港洪旭古厝27
指定(登錄)理由(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見證後豐港之發展歷史,及洪旭宗族之歷史。
(二)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為明末武將洪旭及兄弟故居。
(三)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前雙落大厝與後棟一落二攑頭並列而形成類似三落大厝格局,外牆多出磚入石。前落屋頂及屋脊與正廳出步木構架作法為金門少見之作法,大量之出磚入石為地方營造技術之特色。
(四)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步口採二柱出步起,為金門少見。木構架至少為清中葉之前原物極其珍貴。二落鏡面俱為木隔扇,屋棟架上方為菅蓁牆(明間隔牆為木棟架)留存大比例原構造方法,屋正脊為內縮燕尾外加圓規,為金門民宅唯二特例,具獨特性,中庭另有院牆分上下院區分不同生活空間,尤其特殊,具保存價值。
(五)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主要構造推測為清初之原物,地方建築史之代表性,具活絡后豐港聚落之再利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