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年代與沿革簡述 「小琉球碧雲寺白瓷斂口圓腹三足爐」釉色呈現米黃色或米白色,及其外觀造型特徵研判,應屬於福建南部漳州地區「東溪窯」所燒製。東溪窯位於現今福建省華安縣高安鎮與南靖龍山鎮交界。此類瓷器為明清時期漳洲地區所燒製的白瓷器,常被學界稱為「漳窯器」、「漳瓷」、「米黃或米白釉器」 。此外,小琉球碧雲寺開基於1736年(清乾隆元年),初期為一座草廟,名為「觀音亭」。18世紀末期改建為「觀音寺」,1877年(光緒3年)遷址並改建,命名為「碧雲寺」,故「小琉球碧雲寺白瓷斂口圓腹三足爐」應為清代乾隆以後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的文物 。 2.與文物相關的重要人物(無) 3.古物尺寸(長、寬、高等)與材質 「小琉球碧雲寺白瓷斂口圓腹三足爐」高10.8公分、口徑21.5公分、器寬25.2公分、底徑9.8公分,材質為白瓷。 4.外觀特徵描述 「小琉球碧雲寺白瓷斂口圓腹三足爐」造型為厚唇、斂口,器身上半圓鼓最寬,以下漸斜以弧形收尾,器皿為平底,器底邊緣有三個乳形足。爐身外壁施透明釉,釉色白中微黃,右面有開片(指瓷器釉層不完全開裂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肌理效果),施釉至器身近底處,內壁與器底無釉。器身上半裝飾浮雕模印貼塑八卦紋,卦象清晰可辨,排列方式屬乾坤相對的「伏羲八卦」。紙上墨書「安爐大吉」四字,剪紙邊緣裝飾似鉚釘造型的連續圓點 。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