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地吳心泉宅

大地吳心泉宅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吳心泉(Goh Sim Chuan,1887~1950),金沙鎮大地人,早年與長兄吳守作、四弟吳仲坦一同下南洋。1903年吳氏三兄弟先至泰國謀生,在碼頭做苦力,不久吳守作因染疾病故,兩兄弟則轉赴新加坡。其後輾轉至馬來西亞麻六甲,靠勞力賺取微薄薪資,借住在古務角(Kubu)的苦力間。逐漸積累資本後,吳心泉創立「金泉成(KIM CHUAN SENG)」商店,經營五金、鐵釘、木材等生意。爾後又跨足至土木工程與建築營造業,並成立「金泉發(KIM CHUAN FATT)」商號,承攬如國泰大橋、國際橋等麻六甲地標性建築,其中填海造路工程(今麻六甲獨立廣場)更是由吳心泉與其弟吳仲坦合作,在當時兩人各自於營造業與船運事業頗有成就,分別被稱為「山王」與「海王」。 晚年由其子吳忠信接掌事業,除原有的營造業,吳忠信亦發展出房地產、花崗石石材廠等事業,將吳家產業發揚光大。 事業有成的吳心泉,亦熱衷於家鄉與僑居地的社會公益,曾任馬六甲延陵聯合會主席、同安金廈會館主席等,且曾出資興建大地村落之信仰中心環江宮。 事業經營有成後,吳心泉於民國18年(1929)於大地興建祖宅,委由二哥吳守瓢督工,先於民國18至20年(1929-1931)興建傳統二落大厝,聘請在地土水匠司吳守滑(滑司,內洋人)、吳克榮,打石司莊文財(惠安人),木作匠司黃傳心(後浦頭人),共計耗費28,000銀元(大洋)。後再於民國20至22年(1931-1933)年增建右護龍及洋式疊樓。宅第落成後,由其母張昔、兄吳守瓢家族、妻子陳省居住使用。 至民國26年(1937)日軍登陸金門前夕,吳心泉派專船將親族接往麻六甲居住,宅第自此則由吳永岸、吳清淡、吳清榮等親族居住與代管。日軍佔金期間,護龍曾被占用為連部使用;民國38至40年(1949-1951),曾為國軍佔用,民國68年(1979)為興建田浦水庫,國軍工兵營再次進駐吳宅護龍。 建築修繕方面,分別於約民國39年(1950)修建前落屋頂;約民國44年(1955)修建後落屋頂;約民國49年(1960)修繕左、右攑頭磚坪。民國73年(1984)由居於麻六甲之吳忠信出資約新台幣70萬元委由吳清榮修繕屋面及裝飾,為補強護龍疊樓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柱向前增建。 民國105年(2016),吳心泉之曾孫吳友鏗、吳友量考量為永久保存祖厝,主動捐贈此宅予金門縣政府。民國108至109年(2019-2020),金門縣文化局進行整體性修復,由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為本縣第一件旅外金僑將祖厝捐贈給政府並修復完成的實例。修復完竣後,建築活化再利用為駐縣藝術家創作展示據點,俾利充分活化再利用加入新型藝術創作共生發展,打造東半島古蹟藝文新亮點。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地吳心泉宅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20121207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大地12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10096061號
2012-12-07 09:44:09.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現狀
1. 建築本體構造現況良好。 2. 右護龍疊樓深井側牆面,因日照不足,較易潮濕、出現青苔生長等情形。
外觀特徵
建築格局為兩落大厝及加上右護龍及洋樓式疊樓,前埕設牆規樓,龍虎門上方則有玻璃刀山、槍口等防禦設施。 前、後二落屋頂皆為翹脊,屋面為傳統雙坡作,檐口均有陶製瓦當、滴水以利屋面排水,前坡屋頂於左、右房各開二玻璃天窗作為室內半樓採光。護龍與疊樓屋頂亦皆採傳統紅瓦雙坡屋面,而疊樓前段陽臺上方則為平頂屋面。 大厝正立面為榻受,為大量裝飾表現之處。裙堵採用泉州白石封堵砌法,搭配石雕櫃檯腳、螭虎腳,身堵則以煙炙磚砌,邊框以心形磚組砌裝飾。兩側鏡面為斗砌牆及石櫺窗,水車堵及拱仔頭具有交趾陶及彩繪。榻受鏡面牆、對看堵及水車堵則採用馬約利卡彩磁貼面。大門由細緻木雕外門與內部板門組成,門印為囍字石雕,門額處有堂號「延陵衍派」泥作匾堵,表面為蠣殼灰洗石子。榻受以兩道步通挑檐構成檐口木屋架,前側有精美的六角燈籠型木雕吊筒,其左右有插角及木雕枋木。右護龍規尾則為五彎之曲形脊頭,採西式泥塑多層線腳。 左側立面大規壁,下壁堵為花崗石人字砌,邊界以丁字砌收尾;鳥踏以上為煙炙磚牆堵,前後落各開一規尾窗及各一泥塑脊墜。攑頭為磚坪則設有水泥花瓶欄杆及西式線腳之扶手。右側立面為右護龍右牆體,裙堵亦為花崗石人字砌,身堵及二樓牆堵抹灰。牆面以磚柱形成空間區隔及分割,一、二樓窗戶上方皆具有火焰窗楣裝飾。後寮牆均為花崗石人字砌,邊界以丁字砌收尾。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築中較潮溼區域(如右護龍深井、疊樓廊道),應定期進行清理等管理維護工作,避免植生或潮氣影響建築本體構造。
使用情形
供短期駐縣藝術家駐點使用,每季度將邀請不同藝術家進駐。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金門縣政府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室內特徵
二落大厝內部亦具有裝飾構件豐富且精細。前廳木屏門具有雙面雕刻,前廳面格心以春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卉雕刻,深井面則為卍字不斷紋雕刻,楣樑上施彩繪,並有花草座、花鳥等木雕裝飾。向寮檐口出屐斗座木雕生動,為鼠啣梅花主題。 攑頭深井面水車堵由彩磁貼面,兩側由葫蘆、琴棋書畫等泥塑裝飾,磚坪吐水口則為鰲魚形泥塑。大廳鏡面頂堵亦由馬約利卡彩磁貼面,壽屏木雕亦十分精美。 後落內的半樓系統為「走馬樓」,左右大房之半樓可與壽堂後半樓相通,亦可向前通往向頭半樓及攑頭磚坪。右攑頭磚坪則與右護龍相連接。 右護龍前段為一層,後段為疊樓,深井側採西式拱廊之檐廊,為六柱五間,疊樓採出一拱廊落柱於右側壁體及左側下深井上,形成原一陽臺與一露臺之方式。樓梯則設於上深井後側。 防盜措施方面,前廳有輪錢門內門設計,巷頭門內門天地插栓的設計、疊樓樓板地窗等設置。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大洋段
1053
緯度
24.47491
經度
118.45941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4條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91 金門縣 大地吳心泉宅 (縣市定)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91 金門縣 大地吳心泉宅 (縣市定)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91 金門縣 大地吳心泉宅 (縣市定)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U191 金門縣 大地吳心泉宅 (縣市定)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修復前側面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修復後正面實景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6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7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8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09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0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1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2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3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4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5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6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7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8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19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20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21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22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23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大地吳心泉宅24


檔案說明
民國113年(2024)金大提供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修復後屋內梁柱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內部書櫃展示


指定(登錄)理由
(一) 吳心泉係馬來西亞馬六甲(英文Malacca、馬來文Melaka)金門僑領,為金門下南洋重要人物,其子拿督吳忠信曾擔任馬六甲金門會館第三任主席,其孫吳梓新現任馬六甲金門會館第五任主席,皆為馬六甲僑界具有貢獻之人物,在僑界的成就與地位深受各界肯定。就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角度而言,其建築深具人物事件之歷史文化價值。 (二) 該建築為馬六甲浯僑回鄉建築代表,整體風貌完整,同時彰顯當時的時空背景,極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三) 格局形制、裝飾風格不僅反映中西合璧之特徵,相關匠師作工如石、木、圬工等均極為精緻,極具藝術價值。 (四) 建築本體之防禦性構造保存完整且極具巧思,具建築史上之意義,並有極高再利用之價值。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