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毛公鼎

毛公鼎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半球狀腹﹐獸蹄形足。腹內有銘文32行500字。 本器於道光年間陝西岐山周原出土,是傳世器中出土較早,且流傳有序。咸豐年間,翰林院編修陳介祺購得,1910年歸兩江總督端方所有,辛亥革命,端方歿,端方後人典押毛公鼎給銀行。民國十九年(1930年),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買下,抗日戰爭期間,由商人陳詠仁買得。抗戰勝利,民國三十五年捐獻給南京政府,蔣介石委員長撥交給南京中央博物院保管,民國38年隨故宮文物南遷,民國40年在台灣編入帳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數量
1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字第10120135331號
2012-11-12 00:00:00.0
級別名稱
國寶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年代
西周
材質
尺寸
通高53.8cm、腹深27.2cm、口徑47cm。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歷史流傳已久或史事具有深厚淵源/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保管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Places_address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項第1、2、5、6款。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指定(登錄)理由
宣王時代的毛公鼎,器口一道大圈小圈交替的重環紋,紋飾雖較單調、粗獷,卻有舒朗之致。銘文32行500字,是目前所知銘文最長的一件銅器。內容分七段,大意為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賞賜之盛,為目前金文所見最高等級。銘文體制與《尚書‧文侯之命》相似,而這是完全未被後人傳抄、纂改的原典。可以從銘文中看到周朝君權天授的「天命」觀念、收稅的制度,銘文中周王都稱作天子,是天之子,可以代表老天的意志來統御百姓萬民。極具歷史研究價值。本器於道光年間陝西岐山周原出土,是傳世器中出土較早,且流傳有序。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或財產編號
中銅000651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