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滿州民謠

滿州民謠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起源 「滿州民謠」的發源地為恆春半島的滿州鄉,流傳於恆春半島上的傳統民謠曲調共有「思想起」、「平埔調」、「四季春」、「楓港小調」、「五孔小調」、「牛母伴」等六首。滿州民謠基本上與恆春地區共享六種曲調,但滿州地區並不只拘泥於此六首傳統曲調,還有一首主要流傳於滿州地區的曲調為「守牛調」。滿州民謠在此傳統曲調基礎上,加入當地民俗風情,並以四言七句的形式,逐漸演化出別具地區特色的民謠風格。滿州民謠演唱時會使用月琴丶弦琴伴奏,大多由歌者手持月琴自彈自唱。月琴屬彈撥樂器,木製,琴頸細長,音箱為圓型,音箱面板常用臺灣泡桐所製。滿州月琴以傳統4項7品的7律音階為主,張2條絃。演奏時以左手握琴頸並按住琴絃以得相應音高;右手執撥片撥動音箱前方的琴絃以發音。滿州民謠歌者演唱有獨唱或對唱的形式,演唱的歌詞除了曲調固定的歌詞外,亦可即興唱詞,或即興加入襯字虛詞、助唱詞、附體唱詞。節奏不一,曲調變化多,各人各成一格。 2.發展概況 2012年,滿州民謠被指定為屏東縣重要表演藝術,保存者為張日貴。目前滿州民謠所有保存的技法及風格皆以張日貴所演繹的技法及風格為主。張日貴以滿州地理與人文環境及宗教為主題,以7字1句的形式注入傳統曲調中,創作屬於滿州鄉的在地民謠,並形塑出滿州民謠的唱腔與地區特殊風格。但由於這些傳統曲調漸漸失傳,會彈唱的人越來越少,2013年文化部提出「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至今為止培訓出2位國家考試合格的結業藝生,另外還有4位習藝中的學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滿州鄉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1010114910
2012-04-26 15:06:39.0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1130538700號
2022-08-31 08:55:33.475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1130550600號
2022-09-05 08:57:36.698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種類
種類代碼
E2.6


種類名稱
歌謠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ext564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4、6條。
保存者/保存團體
張日貴、張碧英、張錦桂
指定(登錄)理由
(一)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二)具台灣傳統文化之藝術價值。 (三)保存者結合多元族群音樂曲調,兼具歌者、詞者之傳藝能量。 (四)具特殊性、藝術性、地方性、具滿州地方特色之獨特性。 (五)可作為縣級保存。
代表圖像來源
張日貴女士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