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的生計上。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依據傳統曆法,數百年來都是如此(族人稱夜曆,近似台灣的農民曆,但各部落對每年的起始月份迄今仍無共識,所以有逐漸參照台灣農民曆的現象)。雖然無文字,單靠口傳或經驗傳承,但是在強勢異文化影響60幾年之後,雖然在公家機關、學校都普遍採用陽曆(西曆)的情形下,日常生活好像也逐漸被陽曆影響。唯獨在歲時行事和傳統祭儀的施行上,還是習慣於遵守傳統夜曆,以及遵從本部落執掌曆法長老的指示。 飛魚季節是從每年夜曆的第一個月(約當農曆的正月,西曆的2月)開始,到第八個月中旬結束(約當農曆的八月,西曆的9月)。第一個月月初,各部落陸續舉辦招飛魚祭,開始的兩個月,各船組合起來捕飛魚;接下來的2.5個月,男人白天坐1或2人乘的小船,釣飛魚與鬼頭刀等,夜間再坐船捕飛魚,釣鮪魚、鯧魚等。飛魚季節裡的男人,忙著捕魚、處理魚,吃不完的魚還要曬乾來儲存。除此之外,男人需抽空拾木材來燻乾飛魚及大魚,還得整修水道、引水、灌溉水田等,一天睡不到幾個鐘頭。所以有漁夫慰勞的節日,由家中的婦女提前上山找陸蟹,屆時細心地處理蟹腳肉、做芋頭糕,回饋在飛魚季節備極辛苦的男士們。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所以說,族人與飛魚是共存的關係。數百年來,雅美(達悟)族社會制度的運作和維持,都是因為有飛魚祭(或飛魚季),而發展出富有生命意義的海洋文化。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51&id=20111213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93049812號
2010-12-13 00:00:00.0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1


種類名稱
風俗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重點都是維護人與天地和大海的關係,但各部落的時間、祭儀卻不盡相同。坊間研究文獻似乎都缺通案處理,正如希婻‧紗旮燕所說:「蘭嶼達悟族雖然只有三千餘人分布在六個部落,但六個部落在文化祭儀、祭典日期、儀式過程中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部落間的習慣文化還是有差異的,不能僅擇其一部落的田野報導作為概括性本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否則族人難全認同(資料來源:希婻‧紗旮燕,2007〈蘭嶼達悟族傳統魚禮文化〉收錄於鄭漢文(主編)《海浪‧記憶‧敘事:魚與雅美社會文化論文集專刊》臺東縣政府,頁202)。」所以,今後需加強各部落的調查與紀錄。 雅美(達悟)族飛魚季的祭儀,依蘭嶼鄉公所2007年出版,謝和英主編的《Pamparmarngan so kanen no Tao do pongso,雅美族傳統祭儀》一書,彙整蘭嶼各部落的祭儀如下: 1. 召飛魚祭,mivanwa;夜曆月Kapowan 或 Paneneb;各部落夜曆日,紅頭:Samorang(初一),漁人:Tazanganay(十四),椰油、東清:Masacin(十七),朗島:Manowji a towod(十六)或 Masacin(十七),野銀:Manaongdong(十九)。 2. 釣鬼頭刀祭儀,papataw或 papatow;夜曆月Papatow;各部落夜曆日,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Samorang(初一),野銀:Manoma reymay(初三)。 3. 漁夫慰勞節,meynganangana;夜曆月Papatow;各部落夜曆日,紅頭:Malaw(初七),漁人:Mavahawat(初五),椰油、朗島:Malyo(十八),東清:Tazanganey(十四),野銀:Manowji a towod(十六)。 4. 祈福禮,meypowapowag,朗島稱 meylipes;夜曆月Papatow;各部落夜曆日,紅頭:Matazing(初八),漁人:Mawaswas(初六),椰油、野銀:Masacin(十七),朗島:無,東清:Manoma towod(十五)。 5. 飛魚剪鰭節,panedted;夜曆月Peypilapila;各部落夜曆日,紅頭、漁人、東清:Tazanganay(十四),椰油:mazapao(十三),朗島:Mazapao(十三)至Tazanganey(十四)任何一天,野銀:Manoma towod(十五)。 6. 飛魚終食節,panoyotoyon;夜曆月Kalimman;各部落夜曆日,紅頭、漁人、椰油、東清、野銀:Manoma towod(十五),朗島:Manoma towod(十五)至Manoja towod(十六)任何一天。 儀式過程:以招魚祭為例,約在雅美(達悟)族夜曆第一個月的初一至十八日(以紅頭、Imourud部落為首,其他各部落自行擇日辦理),清晨天未亮的時候,部落裡所有的男子都要來到海邊,參與招飛魚的儀式。所有男子都來到海邊以後,以最靠右的大船船長為首,起身請部落裡最年長的耆老講話訓勉,然後為首的大船船長再起身講話,解說飛魚季期間的禁忌,這裡所談的,都是跟海有關的事。當大家都沒有意見,或是沒有要討論的事情後,為首的大船船長宣布招喚飛魚,大家全部起身面向大海,用銀帽招喚飛魚,並宰殺牲禮,每人用手指沾血,走到海邊的石頭堆上,將沾血的手指點在石頭上,祈願飛魚豐收,海上作業平安,家人身體健康。 重要特徵:雅美(達悟)族飛魚季的各項祭儀,都是維護人與天地和大海的關係,形成獨特的飛魚文化。各部落的祭儀,除了記音不同,局部的差異性也相當的大。這可說是還在演變之中的文化,既生活又稀有。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達悟族


類別名稱
原住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50129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規定。 2.本府99年11月22日臺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辦理。
保存者/保存團體
漁人社區發展協會、紅頭社區發展協會、椰油社區發展協會、朗島社區發展協會、東清社區發展協會、野銀社區發展協會
指定(登錄)理由
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關,依附在傳統曆法(族人稱夜曆)下的飛魚季,迄今仍是生活中的主軸,且已形成獨特的飛魚文化。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所以說,族人與飛魚是共存的關係。數百年來,雅美(達悟)族社會制度的運作和維持,都是因為有飛魚祭,而發展出富有生命意義的海洋文化。雅美(達悟)族飛魚祭的各項祭儀,都是維護人與天地和大海的關係,形成獨特的飛魚文化。本案具備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同意登錄。
代表圖像來源
109-110年度臺東縣文化資產個案資料同步更新維護計畫-徐明正提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