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三一原籍為廣島縣賀茂郡廣村1365番屋敷,出身身份為平民。本田三一在臺灣的相關紀錄中,並未發現其有後代子嗣,僅有一位夭折的養子。本田三一初來臺的時間,大致為1919年(大正八年)6月4日,寄留於臺北市艋舺新起橫街1丁目152番戶林力藏氏戶籍內。該年的日日新報也有過一篇關於本田三一的報導報導,描述臺北市新起街27歲的本田三一,是一個擅長石工的人,應對了戶籍資料內容所載事實。 此後,本田三一陸續在現嘉義縣番路鄉、嘉義市、水上鄉等地活動,本田三一也曾在宜蘭頭城鎮與長兄本田信久居住過。1923年(大正十二年)12月1日,本田三一再度由本籍地回臺,此時其職業登載改為土木請負業者,日後轉寄留到新營時,職業登記又改回石工。1934年(昭和九年)的報導卻指出新營當地一位土木包辦業者本田三一氏,由此報導可以映證本田氏在新營活動期間仍為承包土木工程的請負業者。本田三一在臺灣最後的戶籍記載,為新營街王公廟107番地的戶籍登記,同一戶內,雇傭了不少人,從戶籍內人口組織架構來看,本田三一不但仍然從事土木請負工作,此時已有相當規模的工班協助執行工程施作。本田三一在臺最後的戶籍登記,依舊以寄留方式居留於新營,長達二十餘年的時間。本田三一遷徙至該番地登記時間為1938年(昭和十三年),前一年本田三一取得該筆土地所有權。本田三一屋邸的興建時間,結合地籍及戶籍資料的內容來判斷,大致應當於1936~1938年(昭和十一至十三年)間興建。本 田三一除了是石工也是土木請負業者,極有可能自立營建該住宅。從現存建築的規模與空間結構判斷,該建築某種程度也反映著當時本田三一對於空間營造的需求。 本建築所在戶籍登記,大約從中日戰爭爆發後,便有日籍人士寄留於此,分別為戰時1938年(昭和十三年)、1943年(昭和十八年)及戰後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這些人應當都在此居住到戰爭結束。依據新營當地日籍人士戰後留滯的狀況來看,多數日籍人士最晚在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左右回返國內。本建築也應該使用到同一時間,方才移轉。本田三一於二戰始回日本,財產由財政主管機關接收原公有財產部分。本建築物大約於1951年(民國四十年)由國民政府接收,並且交由臺南縣政府管理使用產權,一開始是財政局管轄,後由縣長秘書居住。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交由國有財產局負責及私人企業收歸國有轉播公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