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管戲曲

北管戲曲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在終戰之前,亂彈戲曲曾是臺灣民間最為盛行的傳統戲劇,不論節慶廟會或婚喪喜慶,激烈喧騰的亂彈樂曲,都是臺灣歷史舞臺上最為重要的民間音樂。 亂彈原是尊崇崑曲(雅部),貶抑其他聲腔之稱謂。根據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雅部即【崑山腔】。花部為【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將崑曲列為雅部有尊崇之意,而崑曲以外的其他聲腔皆歸類為花部,統稱亂彈。清代焦循《花部農譚》謂:「梨園共尚吳音。『花部』者,其曲文俚質,共稱為『亂彈』者也,乃余獨好之。蓋吳音繁縟,其曲雖極諧於律,而聽者使未覩本文,無不茫然不知所謂。」由於通俗質樸的花部亂彈淺顯易懂,相對於雅部崑曲的繁縟艱深較易為一般民眾所接受,故盛行於民間。 清乾隆、嘉慶年間亂彈音樂傳入臺灣,由於其喧囂激昂之節奏符合廟會熱鬧氣氛之需求,因此亂彈一傳入便迅速取代南管,而成為當時臺灣最為熱門之流行音樂。早期臺灣並無北管之稱,亂彈傳入臺灣後,為與較早傳入的南管作區別,遂出現北管一詞,因此北管僅是與南管的對稱,乃泛指流傳在臺灣的亂彈音樂。「管」可能是「曲館」之意,民間稱呼演唱南音、南樂的曲館為「南館」,後以訛傳訛遂變成以「南管」或「北管」稱呼。 臺灣廣義北管泛指早期傳入臺灣,所有以官話(正音)演唱之各種聲腔,以及非閩南、非客家語系的各種音樂,其中最主要的是「亂彈」。狹義北管專指亂彈,亦即臺灣民間所稱「北管」大多專指「亂彈」而言。 連橫《臺灣通史.風俗志》:「臺灣之劇,一曰亂彈;傳自江南,故曰正音。其所唱者,大都二簧西皮,間有崑腔」,「臺灣之劇」演唱二簧西皮,間有崑腔的亂彈應是早期傳入臺灣,成為亂彈「新路」的皮黃戲。此外,臺灣戲曲諺語:「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此句俗諺亦流行於閩西和閩南地區,可見臺灣亂彈和廣東漢劇、海陸豐西秦戲及閩西漢劇之間應有關連。 民間稱北管戲為「大戲」或「正音」,乃因建醮、入廟等較隆重之廟會活動,均會演出北管戲以示隆重。北管戲曲之所以被認為神聖而隆重,與其扮仙戲有必然關係,因扮仙酬神祈福為民間演劇最重要的目的。臺灣演戲習俗,在正戲演出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慶戲」,民間俗稱「扮仙」,亦即演員扮演天界神仙,向神明祈求賜福的情節。 臺灣亂彈戲曲之發展,除了職業亂彈戲班之外,尚有數量眾多的業餘子弟社團。北管子弟社團最初可能是在彰化地區,隨後普及各地,其中以彰化「梨春園」歷史最為悠久。歷經發展演變,彰化產生四大社團,即「梨春園」、「集樂軒」、「繹如齋」及「月華閣」,均為「南瑤宮」輿前子弟團,這些均屬業餘子弟社團。 北管子弟社團遍布全臺各地,可謂幾乎每一村莊至少皆有一子弟社團,但隨著時代變遷,盛況大不如前。近年活動力較強盛的北管團體,如羅東「福蘭社」、宜蘭「敬樂軒」、基隆「靈義郡」、「聚樂社」、「得意堂」、「慈雲社」;以及林口「樂林園」、板橋「潮和社」、新竹「振樂軒」等團體。而原臺中縣雖有數十個團體,但均以北管樂為主。彰化縣市之北管戲曲活動亦曾盛極一時,除「梨春園」、「榮樂軒」等體外,由於「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音樂戲曲館」的設立與推動,除所屬南、北管實驗樂團外,尚有研習班。然而職業北管戲劇團,僅存近年成立的宜蘭「漢陽北管劇團」(前身為「漢陽歌劇團」,兼演歌仔戲);純北管劇團臺中旱溪「新美園北管劇團」,在團主王金鳳過世及老藝人逐漸體衰凋零的雙重打擊下,近幾年演出機會嚴重銳減,臺灣北管戲曲後繼無人危危可岌。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北管戲曲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41&id=2010050300000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中市
南屯區
南屯區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90120274號
2010-05-03 19:27:07.0
級別名稱
傳統表演藝術
種類
種類代碼
E2.1


種類名稱
戲曲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九條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
保存者/保存團體
臺中市南屯區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有傳承及推廣北管戲曲及音樂之實,具傳承性。 二、該館為臺中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北管劇團,現仍保有歷史價值豐厚之先輩圖及戲曲演出歷程,深具文化價值及特殊性。 三、曲館保存團體人人均能精通北管樂並能現場體現北管音樂之特色,深富地方色彩及傳統表演藝術性。
代表圖像來源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福佬


類別名稱
漢民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