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依據大仙寺沿革,西元1701年,參徹禪師由福建鼓山親奉觀音佛祖(民間對觀音菩薩的稱呼)神尊渡海來台,到處遊歷,後於今日臺南白河區仙草埔結廬供奉,誦經勸化附近善信。西元1747年,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齡禪師走訪地方紳耆,盼出錢出力創設佛殿,乃建大仙寺。西元1796年,鶴齡禪師之徒弟應祥禪師在枕頭山南腰覓得一靈穴,並自大仙寺分迎觀音佛祖來此供奉,此為碧雲寺之開基。西元1808年,應祥禪師於枕頭山腰鳩工庇材,建立寺宇大殿,此即為現今之碧雲寺。 相傳,道光24年(1844)火山碧雲寺因兵燹而遭毀,東山先民遵從佛祖的指示,迎請「正二媽」至東山搭建便房安奉,後東山區境16村和鄰近的白河區4里等庄民共同興建「碧軒寺」,並視碧雲寺為「祖家」;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必恭送佛祖上山,返回碧雲寺過年,俟過年後的正月10日,再舉行隆重的返駕大典,此即有名的「東山迎佛祖」。依東山碧軒寺啟建於1844年的時間推算,此項「東山迎佛祖」應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了。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歷年活動
活動名稱
2019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舉行時間-迄
2019-02-14


舉行時間-起
2019-01-28


儀式資料
活動名稱
送駕—起駕大典


舉行時間
2019-01-28


簡介
清晨,在焚香祭拜後,先行迎神,恭請「正二媽」登轎, 然後抬上八仙桌,開放供信眾「軁轎跤」(鑽轎腳)祈安辟邪並由市長或主委發送福袋或香火袋。


農曆舉行時間
2018-12-23


活動名稱
送駕—前往碧雲寺


舉行時間
2019-01-28


簡介
約7點,正二媽四轎在獅陣護駕、眾多隨香簇擁下正式起駕,前往火山碧雲寺過年。香路:東山碧軒寺→中興路→東正里→行祥橋→白河崁仔頭保安宮→中洲明聖宮→檨仔林頭站吳宅→檨仔林保安宮→杭內聖安宮→古香路登山攻頂→九股仔碧雲公園→火山碧雲寺→入廟安座→誦經圓滿。


農曆舉行時間
2018-12-23


活動名稱
回駕—起駕大典


舉行時間
2019-02-14


簡介
子時前後,碧雲寺先行誦經,其間各單位進行團拜、各宮廟神壇陣轎參禮,之後進行點火儀式與傳遞火把;接著正二媽登轎並行三獻禮,吉時一到即行起駕。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1-10


活動名稱
回駕—返回碧軒寺


舉行時間
2019-02-14


簡介
正二媽四轎出了山門,各宮廟神壇陣轎在此接駕致意,然後穿過長龍般的「軁轎跤」(鑽轎腳),就此摸黑下山。香路:六溪里頭站三求淨舍→南勢仔文興宮→六重溪秦元宮→弄仔內碧山宮→三重溪公厝→石廟仔重興宮→檨仔坑王爺廟(天亮,吃早餐)→山仔頂張宅→崁頭里莿桐崎福興堂(換香)→竹圍仔蘇宅(換花)→南二高涵洞(接駕熱門地點)→土庫代天府→中洲明聖殿(換轎)→崁仔頭保安宮→(行祥橋-東勢)→福德祠(集結)→東山大街→碧軒寺入廟→恭送竹仔港清水祖師→市區遶境→碧軒寺安座。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1-10


活動名稱
三換儀式


舉行時間
2019-02-14


簡介
莿桐崎換香: 早年水患頻生,庄人跪地祈求解危,正二媽經此特留下「暗八香」護庄,見香如見佛,此後成為換香之俗;2002年新建福興堂後,「暗八香」即插於廟內香爐。 竹圍仔換花: 早年蘇家女眷身體有恙,適正二媽神轎蒞此,乃攔轎跪地祈求正二媽消災解厄,神示摘下佛冠「春仔花」相賜護祐,亦云見花如見佛,其後蘇家世代在此等候正二媽蒞臨賜花,換花乃相沿成俗。 中洲換轎: 正二媽由火山碧雲寺摸黑下山時,為適應蜿蜒崎嶇山路,所以乘坐的是四轎,直到進入平地的中洲,才於明聖殿「易四轎為大轎」準備風光入廟,換下來的四轎,即由正三媽乘坐,然後行於正二媽大轎之前,一起返回東山。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1-10


活動名稱
入廟


舉行時間
2019-02-14


簡介
午後,接駕、陪香各宮廟、神壇,陸續進入東山市區,人、神、轎擠滿整條大街,途為之塞,乩童、陣頭依序先行入廟參香之禮;最後,正三媽四轎、正二媽大轎浩浩蕩蕩進入大街,穿過「軁轎跤」長龍後回到廟埕,旋即連神帶轎直接衝入廟內,完成入廟儀式;旋即由「正二媽轎班會」恭送永安竹仔港文興宮清水祖師(四轎)出寺離境。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1-10


活動名稱
遶境


舉行時間
2019-02-14


簡介
正二媽稍作休息後,馬上進行東山市區的遶境,依序為:東山碧軒寺出香→東勢→店後→北勢→埔仔尾→入廟安座,時間約為午夜11點。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1-10


活動名稱
出巡十八重溪內


舉行時間
2019-03-08


簡介
農曆2月2日至2月10日為期9天,東山碧軒寺正二媽聯合崁頭山仙公廟孚佑帝君與南勢碧蓮寺清水祖師等神,輪巡「十八重溪內」8里近50個庄頭,採一年「溪頭入,溪尾出」,一年「溪尾入,溪頭出」的模式進行,係正二媽歲時信仰最具張力的活動。


農曆舉行時間
2019-02-02




簡介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是東山、白河山區每年過年前後最為壯麗的民俗廟會,已逾160年歷史,故事的起源,來自於觀音佛祖(正二媽)的逃避戰火。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必恭送佛祖上山,返回碧雲寺過年,俟過年後的元月10日子時,再舉行回駕大典;入廟後,「正二媽」隨即展開東山市區的祈安遶境,並自農曆2月初2日至10日輪巡「十八重溪內」的大小香境,為臺南溪北山區帶來壯闊的信仰盛會。(資料來源:《臺灣民俗采風第二輯》,黃文博)


農曆舉行時間-迄
2019-01-10


農曆舉行時間-起
2018-12-23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東山區
台南市東山區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80014134號
2009-01-15 11:59:21.0
指定/登錄
會授資籌三字第10030064431號
2011-08-25 10:31:57.02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30995747B號
2014-10-24 09:20:15.127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040644784B號
2015-07-08 00:00:00.0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東山迎佛祖」活動,應該從農曆12月23日的「送駕」就展開,這天一早碧軒寺管委會人員,焚香祭拜後請佛祖入轎,由白河區土庫里負責「護駕」,循著山路小徑步行上山,午後到達碧雲寺,佛祖就在此過年,直到正月初9。 迎駕時間由10日的子時(過了午夜)開始,在子丑交接之際,碧雲寺正殿響起了悅耳的誦經聲,5、6位該寺的出家人,和幾位俗家信士,端著經懺唸起「南無阿彌陀佛」來;工作人員忙著為上山來過爐的各角頭神明,披掛寫有「火山碧雲寺,佛光普照」的紅布肩帶。 凌晨兩點時,在鑼鼓、金獅陣和各庄神輿的前導下,佛祖四轎緩緩啟程,成千上萬的隨香,從此跟著佛祖摸黑下山,在山深霧濃的小路蜿蜒而行,經六重溪、石廟仔、山仔頂、刺桐崎到竹圍仔,大抵中午前可抵達平地的中洲,並在此換大轎,再經白水溪而進入東山市區,於傍晚時分完成入廟。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無形文化資產組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304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保存者/保存團體
東山碧軒寺
指定(登錄)理由
1.「東山迎佛祖」極具地方宗教、歷史文化特色,此風俗應為台灣唯一,非常值得保存,對早期地方,尤其山區交通不便時,民眾之宗教信仰方式影響甚鉅。 2.每年如期舉行,以徒步方式沿山路而上,香路不因時代變遷而改易,此為台南市山區極具特殊性之風俗。 3.「東山迎佛祖」與東山碧軒寺創建有關,道光24年,因火山碧雲寺毀於火災,「正二媽」至碧軒寺暫奉,此後每年便會於過年前回鑾碧雲寺,至過年後,再迎回碧軒寺奉祀,至今共有150年歷史,富含文化特色,值得保存。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