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安徽鳳陽縣人。祖父成祖朱棣,父仁宗朱高熾。高熾因其嫡長子瞻基為成祖屬望之皇位繼承人,故得立為帝。永樂二十二年高熾即位為仁宗,同年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子。仁宗在位時間甚短,不足一年即因病驟逝於北京。瞻基於洪熙元年即位,改明年為宣德元年,時年二十八歲。瞻基自小好讀書,有辯才,長大後儀容威嚴,身材魁武。稍長初就學,成祖令太子少師姚廣孝及翰林內閣大臣胡廣、楊榮、金幼孜為他講解經史。宣宗過人精力及知人善用的作風,為明初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開創了另一高峰。宣德(1426-1435)之世,國富民安,海外承平,堪稱為盛世。皇室在藝文方面的修養,有助於推動提昇當時文化藝術水準。宣宗雅好書畫,能為詩賦,於其勤政繁忙之暇,經常與群臣共相唱和,並以詩畫酬贈,此種風氣促成了宮廷藝文的蓬勃發展。此幅鉅作宣宗體貌魁梧雄偉,面多髯鬚。身著永樂二年(1404)所定之皇帝常服,盤領窄袖,黃色綾羅龍袍前後及兩肩各繡一金織盤龍,長袖黃袍兩旁有襬,分襯以紅青二色,俗稱「四團龍袍」。腰束有玉帶,腳著革靴,頭戴「翼善冠」,正面端坐於龍椅寶座之上。全圖繪法寫實逼真,成功表現出宣宗聰明睿識、英勇果決之性格特徵。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