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地址1
臺北市
士林區
坪頂三隧道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底(坪頂舊圳:由鵝尾山引坪林溪水經內厝溪與新圳交會。坪頂新圳:由鵝尾山引坪林溪水經內厝溪至平等駐在所。登峰圳:由鵝尾山引香對溪經內厝溪至平等國民小學。)
公告指定/登錄
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311900號
2007-10-09 00:00:00.0
登錄文化景觀
內容與範圍坪頂舊圳:由鵝尾山引坪林溪水經內厝溪與新圳交會。
坪頂新圳:由鵝尾山引坪林溪水經內厝溪至平等駐在所。
登峰圳:由鵝尾山引香對溪經內厝溪至平等國民小學。
特徵坪頂舊圳:道光15年(1835)由林錦仲、林玄文、劉聯輝等人,共同出資龍銀五百五十元開圳。開水圳長約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
坪頂新圳:道光29年(1849),田園業主約70餘人,集資龍銀一千元,開水圳約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
登峰圳:明治42年(1909),吳超卿(原名:吳登峰)出資金票六千五百三十元,開水圳約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
評定基準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具時代或社會意義/具罕見性
法令依據符合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輔助辦法第2條第1、2、3、4款之登錄基準
指定(登錄)理由1、坪頂舊圳、坪頂新圳、登峰圳三條水圳為清中葉時期先民以人工開山鑿壁,用以農業灌溉之重要設施,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深具文化意義。
2、古圳及隧道年代均超過百年,可代表清中葉水利工程之科學技術。
3、居民因農業用水需求群聚此地,足以象徵清中葉臺北盆地農民產業之發展。
4、現今仍有近60公頃農田接受三圳水源灌溉,進入工業時代後臺北北部水利設施甚為罕見。
特殊價值1、坪頂舊圳、坪頂新圳、登峰圳三條水圳為清中葉時期先民以人工開山鑿壁,用以農業灌溉之重要設施,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深具文化意義。
2、古圳及隧道年代均超過百年,可代表清中葉水利工程之科學技術。
3、居民因農業用水需求群聚此地,足以象徵清中葉臺北盆地農民產業之發展。
4、現今仍有近60公頃農田接受三圳水源灌溉,進入工業時代後臺北北部水利設施甚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