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鹽館街,為今日位在後龍的信義街,是過去重要的南北貨集散地。早年進口的貨物,由公司寮上岸後,貨物會在以竹筏載運逆水而上至信義街南邊的河岸,再以人力挑運至街上。鹽館名稱由來,起自清代同治年前,苗栗新竹的鹽來自台灣府(臺南)的瀨北、瀨東鹽廠,由淡水廳配鹽給轄內的淡水十五所鹽館銷售,後壠館則為其中的鹽館之一。光緒年間後壟館隸屬大甲總管,年配銷的鹽共計七千埔百十,由包商配運鹽至各館販售。日治時期的鹽業署專賣,由中港人陳汝後經營。隨著公司寮港逐漸淤積以及海線通車後,鹽貨及其他重要農產、原物料漸由鐵道向南北運輸。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