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芳苑海牛文化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共9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芳苑海牛文化有關的相片,第8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海牛文化指彰化縣芳苑鄉在潮間帶地區利用牛隻耕作、採蚵的漁法所衍生的文化,從日治時期開始,當地農漁戶便訓練牛隻協助蚵田養殖、採收和載運,同時也讓牛隻參與耕作。由於牛會下海採收、運送蚵,因此稱海牛文化,現已認證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

      現今雖仍有農漁戶馴養海牛,但蚵田減少、年長蚵農去世加上牛隻漸為機械取代,使海牛文化的保存越發艱困。但身為芳苑鄉在地人的魏清水先生卻一頭栽進海牛文化的推廣、保存,希望藉由社區營造、文化觀光等方式推廣和保存海牛文化。為此,他嘗試過拍照留存、找人訓練牛隻到向文化局申請經費等方式。

      2012年,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臺灣》將芳苑海牛展現在大眾眼前,引來一陣觀光風潮。而後,又有偶像劇前來取景拍攝,魏清水先生抓緊這些機會與地方人士一同規劃各種觀光體驗行程,讓旅客親自體會海牛文化的特別之處。近年來,海牛文化已經成為彰化觀光重點之一,每年舉辦的王功漁火節也多次與海牛文化節合作舉辦,一同保存傳統文化、發展觀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何思怡
資料來源
1.看雜誌編輯部編,《看雜誌:展望2015回顧經典 看見希望》,臺北:華人希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2.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網址: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61206000001。 3.陳冠備,「人物速寫─魏清水自許憨牛 一步一腳印發揚海牛文化」,《自由時報》,2007年10月12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eople/paper/1142575。 4.林明佑,「彰化王功漁火節結合芳苑海牛文化 暢遊漁村行銷在地美食美景」,PeoPo公民新聞,2019年7月11日,網址:https://www.peopo.org/news/414845。
所屬族群
閩南
保存者/保存團體
洪阿田、魏清水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