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五○年代,臺灣大部分的家庭主婦,都會於上午時段,提著手工製作的菜籃到傳統菜市場買菜;回想起來,那種工藝融入生活的感覺,實在值得回味。早期的菜籃形式多樣化,大多以天然材質編製而成,常見者有竹、籐及藺草等;往後逐漸被塑化材質的提籃或容器甚至塑膠袋取代。 圖中的提籃係取材細籐心,以手工編製而成。雖然曾經是日常生活用具,由於精心編製的成品,造形比例勻稱,籃身的兩側大面有提花編織裝飾,提籃的上緣口有籐皮纏繞收邊,提把也有同樣的籐皮纏繞包覆,方便手持,提把上還加了幾處小裝飾;就整體而言不失優良工藝品的感覺。以當代生活美學來看待此提籃,若搭配合適時裝,上街購物,自然顯露時尚。(詮釋委員:盧祥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