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興建八堡圳時,眾人始終無法將濁水溪溪水引入圳道。此時,一位林先生向施世榜先生建言,表示應將圳道源頭往上游延伸,善用地勢差。他還教導眾人「土工法」,即以竹、木或藤編成錐型壩籠,再將石塊填入以完成笱,而以笱築堤可將水導進圳道,還具過濾泥沙、減緩淤塞的效果。在林先生幫助下,八堡圳得以完工,石笱的製造、修補、搬運等工作後來則成為二水特色產業之一。然而,眾人卻再也不見林先生蹤影,便在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表感謝。 林先生廟為重簷歇山式建築,配祀施世榜先生和黃仕卿先生,花園中有八堡圳取水過程模型,另有數個石笱陳列於庭院中。此廟原本是一間簡陋小廟,置於鼻仔頭埤寮地段,歷經多次修建,咸豐6年(1856)時曾因洪水而損毀,因此遷址至彰化縣二水鄉源泉村八堡圳分水閘旁。大正8年(1919)時,地方士紳認為應建造祠堂,由董樹來、鄭佳房、鄭傳準及陳天德等四人籌資重建廟宇,並留有「林先生廟」匾額高掛廟堂上方。1975年時,臺灣省主席謝東閔撥款重修,於1977年完成,現留有「林先生廟重修記」石碑。 祭祀方面,每年中元節時彰化農田水利會與民眾一同進行祭拜。另外,還會舉行圳頭祭(後亦稱跑水節),先是在林先生廟祭祀後,依序進行通水禮、跑引水、水上巡禮等活動,藉由模擬前人開鑿水圳之情景,體會當時的艱辛,並感謝其等之付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