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指定/登錄
77府民一字第35669號
1988-05-03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080274978A號
2019-08-21 00:00:00.0
變更指定理由與範圍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100250571B號
2021-07-21 10:06:14.851
變更坐落地號與面積、法令依據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140222802A號
2025-06-13 16:17:52.143
更正建築本體面積
現狀南瑤宮自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古蹟,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完成修復工程 ,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因木構件、磚牆面及規帶、中脊、戧脊損壞,現正進行修復工程。
外觀特徵南瑤宮座向為座西朝東,不同於一般臺灣常見的座東朝西及座南朝北的方向,建築格局為「四進四殿,一埕兩院」包括: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後殿(凌霄寶殿)、前埕廣場、中埕廣埕及後埕廣場,為一多重院落的結構。
三川殿的屋頂為「斷簷升箭口」的造型,即中央屋頂往上昇高,與兩旁的屋頂斷開,簷口線高矮錯開,強調建築的尊卑形象,增加空間的美感,此種工法可見於萬華龍山寺、新竹城隍廟,其屋面層疊有序的視覺效果不僅增添美感,更強化了空間主從秩序。三川殿脊頂上有福祿壽三仙、太子騎龍、天女散花松鶴的玻璃剪黏,脊帶上層板方形小口磚黏貼,下脊路花草的玻璃剪黏,中層板飾似勾滴,中脊路分為三段畫框內花鳥圖的玻璃剪黏,下脊路為花草、水族等玻璃剪黏,下層板則是圓形小口磁磚黏貼。脊帶脊托是四大天王(風雨雷電)及倒蟠離虎的玻璃剪黏;規帶上下層板間脊帶亦是小口磁磚黏貼,三角堵是花草的玻璃剪黏,牌頭有假山樓閣、人物、樹景的彩繪剪黏,而垂帶尾分別是萱草及仙女騎鶴的玻璃剪黏。
正殿屋頂為重簷歇山式造型,由大木匠吳海桐設計,其棟架較硬,喜用圓斗,技法多變,可謂臺灣廟宇的經典建築。護龍之屋頂為硬山式,頂上鋪設筒板瓦,瓦當滴水構成視覺上井然有序的前簷線,屋頂裝飾相較之下極為簡樸。馬背樣式屬木形;護龍廂房之桁架跨於磚牆上,惟在脊樑上做彩繪,剩餘部位則為油漆粉飾。護龍與正殿以日月洞門區分中、後庭,其中庭廣場主要為舉行儀式用,故為開闊空間,地面鋪設長方大石。正殿和護龍屋脊規帶牌頭的假山樓閣以灰漿混泥土上彩繪顏料,人物戰騎以磁片崁入而成,而脊頂是雙龍護塔、規帶尾萱草花都是磁片剪黏,竄角尾則是飛龍飛鳳,另脊帶和規帶的上下層板皆是上色彩繪,為民國81年(西元1992年)江清露匠師所做。
觀音殿雖然與正殿同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但其屋頂下簷加做簷牆欄杆乃西洋「壓簷牆」做法」,此外其正面的老虎窗、日式平直的屋脊及黑瓦屋面加上走廊、殿內之銅片天花做法均受外來建築的影響,為南瑤宮建築群中極具特色的建物。
牆身構造分為承重牆與隔間牆兩種,磚造承重牆出現在主體建築周圍,由於兩側緊鄰民宅,表面並無粉刷,正殿背牆表面則在磚面上施以油漆,觀音殿各外牆除正面保有傳統做法的櫺子門窗外,其他三面封至頂,牆身上段為清水磚砌起,下端收頭為洗石子泥塑,做法甚為特殊,背向開有兩個通氣窗,亦為西方做法洗石子窗楣,與本省其他廟宇開窗手法相去極多。地坪多為現代之磁磚、磨石子及水泥油漆。觀音殿抬高臺基及迴廊的做法較為特殊,為尺磚斜鋪,四周做有一圈迴廊與孔廟的迴廊設計類似。
南瑤宮的門神為劉人豪的作品,正門彩繪龍紋,而不繪門神,此種做法源自於南瑤宮的祖廟笨港媽祖廟,此一系統的媽祖廟,如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等,其正門皆以龍紋為圖騰。兩旁側門門神則繪宮女,其手中各執香花燈果,為祭祀時四種基本物品。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正進行「彰化縣縣定古蹟彰化南瑤宮修復工程」,請施工單位務必遵守工地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並按圖施工,避免發生損及文化資產價值之情事。
使用情形南瑤宮全年開放,並於固定時節舉辦重要活動,如每年農曆 1月 10 日開燈、2月初 2 日福德正神千秋、2月 19 日觀音佛祖聖道日、3月 23 日為媽祖誕辰、7月 12 日中元普渡以及 12 月圓燈。
室內特徵三川殿的大木作是泉州溪底匠派王益順之侄王樹發的作品,石雕為惠安蔣馨家族所承做,木雕為泉州雕刻名師楊秀興與田中匠師的對場作,彩繪為鹿港郭新林的畫作,南瑤宮建築集合眾多名匠的作品,為彰化市最為精緻的寺廟。
南瑤宮之三川殿為一長方形格局,平面由列柱分隔成九開間,進深三間架楹式,共分為明間、次間、稍間、邊間、耳房等。最特別的是三川殿有一座八卦藻井,為大木匠師王樹發所設計的作品,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其即「頂心明鏡」(即上方的天花板)中間覆以天花板。在臺灣,同為王氏(益順師、樹發師)的作品且型式與彰化南瑤宮相似的藻井,有新竹城隍廟、鹿港天后宮及萬華龍山寺。
三川殿內兩旁次間以疊斗造構架方式為主,在點金柱以通樑作為主要繫材,橫向繫材以屋桁及牌樓為主結構,通上承疊四方斗及彎枋接桁並於前後再伸出斗拱以三跳之「計心斗拱」連結承一體,其上覆一平板作為天花,並以彩繪圖飾之,故此做法又稱「平頂天花斗拱」。稍間與次間做法相同,邊間則採對稱式配置的屋架形式,由雙排柱列所組成的前後各五架檁形式,脊桁居中構架落於石柱上,通上承疊一斗三升接桁,看架上採二通三瓜做法,其上接以頭巾雞舌裝飾。耳房木作方式和邊間相同,後步口則為捲棚棟架做法。
正殿方面,面闊三開間,進深用七柱,面寬比進深較小。主要構架為在通之上承疊一升三斗及五彎枋並承疊三通五瓜之典型做法,由於棟架挑高,所以在三通五瓜的下方再置疊斗,以加強其結構力學,疊斗間以束、束隨做連繫,橫向以枋、壽樑做連繫並以雀替做裝飾,其屋頂則採捲棚天花形式。在軒廊部分則採通上承疊以四方斗接桁,間以束、束隨等做連繫並以通隨做裝飾。
觀音殿的建築因受外來建築影響為「混合風格」,室內及迴廊均採用銅片壓模製天花做法,明間天花設計平頂方形藻井,共有三層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壓模組成,與左右次間形成高差,與正殿做法類似;被天花所隱藏的抬樑式木構架樸實簡潔,未見裝飾。正面牌樓,刻有「誠心此地即普陀」字跡及芼莨葉的泥塑裝飾。觀音殿內兩旁有泥塑鏡框,採西洋風格的裝飾,吊燈及壁燈皆保留日治時期的燈飾風格。左右廂房內未施木柱,乃採桁架直接跨於磚牆上,唯在脊樑上施予彩繪,其餘均為油漆。
南瑤宮有三對精緻的龍柱,分別位於三川殿、正殿及觀音殿,皆為日治時期的風格。三川殿的龍柱為昭和5年(西元1930年)由老二媽會員所敬獻,青斗石刻,八角柱身,單龍盤柱, 四爪握珠,張口呈八字形並露出尖銳的犬齒,裝飾有封神榜人物造形。觀音殿前的龍柱為嘉犛莊阮建華敬獻,其上落款為大正5年(西元1916年),柱身呈圓形多鏤空雕,四爪握珠,口中含珠,為典型大正時期龍柱造形的代表。
南瑤宮三川殿的石雕,雕工精湛,石材以泉州石及青斗石為主,石材交錯地映襯出石雕的內涵,石雕工藝為彰化市廟宇石雕的經典。今廟旁有一塊南瑤宮重修石碑,其上落款為「廈門泉興石廠蔣馨督造」。位於觀音殿前的花圃,有一尊李鐵拐的石雕像,為泉興石廠蔣馨所敬獻,原物遭竊,現為仿原作重刻。
評定基準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影音多媒體圖片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南瑤宮01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南瑤宮02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南瑤宮03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南瑤宮04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南瑤宮05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指定(登錄)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南瑤宮的興設與設縣有關,先是雍正元年設縣,諸多工事帶來移工,楊謙窯工帶來笨港媽祖香袋,頗為靈驗,被大肆供奉。繼而縣轄域所涵蓋的臺中縣市、南投縣、彰化縣的地域範圍,在19世紀前後相繼成立十個媽祖信仰圈,為全臺最多的信眾。又是迎神繞境信仰的開路先鋒。廟宇建築極盡雕工技術與美學藝術的展現。建築營造表達在木、磚混構,以及洗石子、磨石子等仿假石的近代建築科學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南瑤宮的建築營造,表達在清際傳統手工藝時代的木、石、磚、泥塑、剪粘、交趾燒陶、彩繪等不同材料的展現,疊至日治近代的仿假石、磁磚、金屬片、彩色玻璃、鑄鐵、水泥的混構,皆成就輝煌的藝術成就。尤其近代廟宇建築巨匠都在此留下精彩作品,像大木匠師陳應彬、吳海同、王樹發,石雕有由惠安石匠蔣馨家族,剪粘由永靖陳昧、陳炳桑,還有名匠廖伍的參與,甚至還邀泉州石匠楊秀與田中匠師的對場作競標技術。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南瑤宮的三殿兩廊,從大殿的重簷歇山頂,表達在大木構造的挑高屋頂,加上各種裝飾藝術的包裝,極盡雕工與淋漓盡致。三川內的八角藻井、方型藻井,以及上面的木雕裝飾與彩繪都是精彩的作品。觀音殿的近代建築風格,泥塑式的屋頂裝飾,天竺影響的天花板,西方渦卷飾的大鏡子,都是難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