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三山國王廟

鹿港三山國王廟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鹿港三山國王廟創建於乾隆2年(西元1737年),廟宇的設立說明早年即有客家人士來此開墾。鹿港三山國王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為來鹿港之同鄉商民的聚會所在,並兼有會館功能。原廟位於今中山路與民權街口,坐東北朝西南,其後方為鹿港的三山國王廟義塚。 鹿港是泉州人群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嘉慶4年(西元1799年)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殿前方有一隻石製香爐,其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三山國王廟曾於道光24年(西元1844年)重修,在乾隆初年至道光24年(西元1844年)間,期間發生過幾次兵燹與地震,應當還有二至三次之整建,可惜相關資料闕如,無法進一步推論考證。光緒9年(西元年1882年)復經商人莊出海向居住在員林及東勢角之潮州人發起募捐,重新大修繕。 日治時期,據大正4年(西元1915年)之《寺廟臺帳》所記,其建制為三進式,佔地約一百零六坪,前有大門,續有拜殿,正殿、後堂。昭和4年(西元1929年),日本政府實施市區改正計畫,鹿港從民權路開始,三山國王廟因位於計畫道路上而全部拆除,後將拆除下之舊木、磚瓦等在現址重建,今廟中存有「己巳年(昭和4年)荔月(六月)吉旦」所立之柱聯「三山顯化功延宋室垂青史;國土重光藻薦玉宮獻赤誠」可為證,構架仍是宏偉。昭和9年(西元1934年),賡續市區改正,把原先五福街之不見天的街道遮蓋頂拆除,並將土地宮至土城口之道路拓寬,三山國王廟也於此次工程復遭浩劫,山門、拜殿全遭拆除,只餘今日七坪多之正殿,金爐移到廟後埕,氣勢不復當年,其時香火已經寥落,後堂遂改租民家。 民國58年(西元1969年)修繕內部門面,在正立面增建牌樓,以三連圓弧狀表面洗石子之版塊建造,象徵三座祖山–巾山、明山、獨山。今廟中猶存己酉年季夏之彩繪「秋菊有佳色,黃花晚節香」。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6年(西元1987年)在信士倡捐下,集資擴建,包括正殿及兩側碑牆,同時將神龕移到正殿,正殿後方加建廁所及鐵棚架,並於同年十月完成,舉行重修安座儀式,民國83年(西元1994年)重建牌樓門面,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西元2003年)重建後殿及後殿中庭。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里中山路276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1985-11-27 13:38:43.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鹿港三山國王廟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古蹟,並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完成增建後殿,供民眾參拜,現今進行修復工程。
外觀特徵
鹿港三山國王廟為街屋型建築,現況為單間開三進二院之格局,空間組成為山門、中庭、拜殿加正殿,以及近年重建後殿與後殿中庭。正面以騎樓與中山路相接,並將原山門之明間當成正立面,門楣上懸掛光緒年間古匾「國王古廟」。建築在現有基地侷限下,呈街屋型之建築,又面臨道路須設置騎樓,以致在建築空間上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由於三山國王廟沒有縱向構架,在空間構架上就顯得單純些。 昭和9年(西元1934年)拆遷後,屬於原廟宇建築的部分僅剩目前指定為古蹟範圍的前殿到正殿。由於曾被拆除異地重建,加上現址夾在街屋建築之間,能呈現的建築風格有限,裝飾和細部工藝為觀賞的重點。牌樓面為整個廟宇的門面,是裝飾最華麗的地方,山門精細古樸之門隔扇及枕石是三山國王廟中僅存之原物,也是最有價值之證物。牌樓面門板兩旁有精緻的雕刻,紅底青邊顏色搭配頗具特色,除人物故事之外吉祥圖案更是不可或缺。頂板為富有吉祥之意的花鳥圖,身堵分別為「九世同居」的精緻雕刻,取其重禮重義、忍讓齊家,家道和睦仁善不分家的意涵,另一側為「汾陽府拜壽」題材,描繪唐朝功蓋一時、富貴壽考俱全的郭子儀大將,最底層裙板則以「博古圖」為飾。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是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 三川殿的屋面為歇山頂,屋頂為少見的雙層屋瓦,脊上為雙龍及福祿壽三仙之剪黏泥塑,屋椼採剔地突雕的木雕,展現出樸實典雅的風格。山門正立面除騎樓柱已改為花崗岩,騎樓柱前立新雕刻石獅子一對,騎樓地坪為整體粉光,上兩階山門地坪尺磚正格鋪。 拜殿與正殿屋面為筒板瓦,正殿脊飾為玻璃剪黏雙龍搶珠,屋面之剪黏泥塑等裝飾都屬近年整修,為現代彩繪玻璃剪黏泥塑。中庭為過渡戶外空間,為庭院兼採光。正殿則為主要祭祀空間,拜殿作為正殿祭祀空間的延伸,而在地坪上可視山門、拜殿、正殿依序漸高,而中庭比山門低又較外埕高、並較為深遠,空間層次上可見其虛實交錯,故中庭可呈現亮暗的效果、空間視覺效果更加深遠。中庭、正殿地坪皆為正格鋪,也與傳統建築作法不同。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本案刻正進行修復工程,施工執行單位應依《工程告示牌及竣工銘牌設置要點》確實設置工程告示牌於明顯易見處,並確實遵守公共工程相關管理守則。 2.修復工程完竣後,建議管理單位應定期留意使用情形與日常維護。 3.請管理單位定期檢視電線管理及明火之使用,並確實檢視無使用之設施電源是否關閉,以及焚香是否熄滅。
使用情形
除辦公空間或其他機能空間外,全區開放參觀與參拜。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和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室內特徵
鹿港三山國王廟山門共用十三架,前五架為方桁用於騎樓,該部位係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增建,牌樓面位中脊及前一桁間,並未設在桁條下,構造較為簡陋。此種構造方式,在傳統建築中幾乎是不存在的,也顯示三山國王廟在遷建過程,在當時的環境較為草率。後八桁則為圓桁,也是原來祭祀主要空間,空間頗短小擁絀,安置神龕後幾乎沒有祭祀空間,這也就是後來加建拜殿及正殿,主要原因之一。 拜殿共用九架並未用捲棚之型式。正殿共用十五架,除中脊桁為圓桁外餘皆用方桁,方桁放置的方式以角端和屋面相接,此外邊柱以鋼筋混凝土構築。在建築材質方面,以木構架(主要為杉木與檜木)、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樑、花崗石壁面為主,內牆部分三川殿為白灰粉刷,拜殿與正殿原為水泥漆粉刷,後已恢復為白灰粉刷。後殿原為鋼棚架之臨時建築物,後改建以傳統木、磚、瓦、石等材質新建。 鹿港三山國王廟為閩粵相間之樣式,但由於歷經多次改建,已脫離傳統營建之基本原則。由於三山國王廟係拆遷重建,以現在的格局不容易找出原貌或建築上的特色。但就以遺留的部分構材,如山門牌樓面的木構造及神龕花罩等構件,其精緻細膩的雕刻技術,不難看出原建築之華麗細緻。這些構材也成為現今三山國王廟重要文化資產。三山國王廟內部正殿神龕花罩以透雕呈現龍鳳、人物及花鳥等題材,展現出細緻的工藝,神龕花罩位於神龕座大楣枋下之花罩,以塊狀鑲嵌在ㄇ字框格內,左右兩側為對聯,字與字之間各嵌一塊透雕板材,左聯刻「勒封同泰嵩」,右聯刻「丕烈興唐宋」,字間各嵌一尊騎獸之仙人,楣枋中間題字「三山國王」。樑柱上的彩繪則以青、紅色為主,除歷史故事外,還有八仙人物圖,此外門楣彩繪則為八仙彩。 鹿港三山國王廟也保有許多具特色的歷史文物。三川殿內有一塊「奉憲示禁」碑,係乾隆55年(西元1790年)由廣東籍監生懇請當時管轄全臺的臺灣兵備道於鹿港勒石示禁,嚴禁海防官員不得對入港的廣東籍人士加索規費。此碑原位於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前,明治36年(西元1903年)因拆除衙門改建鹿港公學校,遂將石碑移置鳳山寺。此碑係為廣東籍人士所立,民國82年(西元1993年)將碑文移至三山國王廟內保存。匾額方面,廟方保存乾隆2年(西元1737年)「海東霖田」匾,及光緒4年(西元1878年)「國王古廟」匾,由於年代已久,匾額已略呈風化。此外,還有信徒王合成於嘉慶4年(西元1799年)捐獻的巨大石香爐,黃萬春號於道光24年(西元1844年)捐獻的花崗石柱,寫有「封敕明貺三山國王爺神位」的神位牌,以及早期的木製法器等。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鹿港鎮
順興段
616
緯度
24.0564881787837
經度
120.433702468423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三山國王廟01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三山國王廟02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三山國王廟03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三山國王廟04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多媒體名稱
鹿港三山國王廟05


拍攝時間
2021年


指定(登錄)理由
鹿港三山國王廟的存在,以及廟內乾隆55年(西元1790年)所立的〈示禁碑記〉的石牌,卻是證明潮州移民曾在彰化地區從事墾拓、創業、祭祀的遺跡,而〈示禁碑記〉的碑文內容更突顯了當年粵籍百姓回籍時遭受不肖胥吏索錢剝削的艱辛心酸的一面。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