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山巖

虎山巖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虎山巖位於彰化花壇白沙坑,地址為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虎山街1號,乾隆12年(西元1747年)由白沙坑信士倡議興建佛寺,供奉觀音菩薩,最初並無適合地點興建寺廟,後有地方士紳賴鳳高獻地興建,募建本殿及左右兩室,建竣後又將巖後山林及巖前約四甲五分田園,獻為廟產,寺方因其獻地功高德厚,故其祿位配祀廟寺,並立碑予以紀念,清代虎山巖之創建,當時可說是彰化縣第三個佛寺。道光5年(西元1825年)士紳陳大高(原籍廣東省饒平縣),自中國渡海來臺,在臺事業有成但老而無嗣,並與當時的虎山巖住持寬讓相約,提供田租作為虎山巖的香火,寺方於是感念其貢獻,與另位獻地者賴鳳高同配祿位,奉祀廟寺,並在廟旁立「佛祖香燈」碑以茲紀念。同時由恩貢生曾拔萃、生員李鳳翔等士紳發起虎山巖的重修,並增建左右禪房。後再募捐修飾廟宇,又以和美嘉犁阮家捐款最鉅。 日治時期,此廟宇由日本人進行管理,並實施「皇民化運動」,虎山巖在其政策影響下,參拜等儀式與原來習俗不同,使香火減退。戰後,由當時鄉長施番薯飭令重建,在村民及地方領袖人物各方努力之下,歷時二年間奔募,展開重建工作,將土埆牆保留,大構造大解體修繕,部分構造改為紅磚混和水泥建造,規模照舊,寺廟莊嚴全新,並輔導組織管理委員會,於民國40年(西元1951年)完成修復。後配合推行發展風景區之計畫,將虎山巖列入彰化建設風景區之內。彰化八景中的「虎巖聽竹」,即為虎山巖一地,另外虎山巖與碧山巖、清水巖同為彰化三大巖寺,為彰化地區重要的宗教、歷史建築。在民國74年(西元1985年)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87年(西元1998年)內政部規劃修復,民國91年(西元2002年)竣工。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虎山巖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11&id=1985112700001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花壇鄉
岩竹村虎山街1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1985-11-27 09:25:40.0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虎山巖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編列為古蹟,並由內政部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執行修復工程,民國91年於(西元2002年)竣工,現今保存狀況良好。
外觀特徵
虎山巖建築群座北朝南,後側緊依山壁,為三合院的配置形態,正殿前設置拜亭,古蹟本體則包含內圍牆、正身及兩側護龍,其前方為內埕及外埕。    虎山巖仍維持清代中葉中小型寺廟的外觀,拜亭為四垂式屋頂,簷口平緩,串角尖處僅升起20公分,屋面與簷口高比值為1:2,簷口龍柱是立面最突出的部分,而由龍柱支撐拜亭的四垂頂則是全廟裝飾及造形的焦點。屋脊中段平緩,至燕尾處陡悄升起。屋面因進深不大,為了塑造屋面曲度,而加以墊土。側面山形稍陡,與屋面比例配合良好。    正殿為硬山式屋頂,因進深較大,使側面山形高而陡,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由於高程差的關係,不論從內埕或外埕在外觀上正殿皆被拜亭遮蔽,因而其一條龍式屋脊及燕尾皆平緩,裝飾也較少,護龍沒有分段,所以也不作落差,屋脊為一條龍式,鵝頭作水型。牆面砌清水磚,砌法為一順一丁,上下皮以丁對順,外觀甚為優美。過水廊正面開設圓窗並作水車堵,以增加整個正立面的裝飾性。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室內延長線使用應留意用電量是否過大,並定期清潔除塵更換。 2.室內明火祭祀亦具大量用電,建議應定期檢視管線避免堆積雜物避免火星飛落。
使用情形
目前提供信眾與民眾參拜、參觀。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虎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室內特徵
在虎山巖建築群中,以拜亭的木構造較精緻,正殿僅步口有木構造,其餘則全部只是桁桷構造。    拜亭為四柱式,四架捲棚木構,架內為一通兩瓜形式,瓜型為趴金瓜,瓜爪數為三,纖細而形如雞爪。瓜上疊三斗,底斗桃彎幅度較大,二、三斗則較小。由瓜筒及底斗出串拱,二斗出正拱,三斗出雞舌。束木皆作肥身,束隨及看隨施淺雕。拜殿後點金柱與正殿前簷柱以通樑連接,通樑斷面為方型,樑上置兩組疊斗,前為拜亭後挑簷疊斗,斗抱上疊三斗,出拱及束木,束隨形式與架內略同,後為正殿前挑簷桁下的疊斗,因附於牆上,各構件皆作一半,其上方為天溝,可能是容易因滲水而腐蝕,部分構件改為混凝土造。    正殿步口通樑上置筒,瓜型與拜亭相近,瓜爪疊二斗,因斗距小使正拱直接銜接雞舌。束木皆作肥身,束隨及員光僅施淺雕。正殿桁較為十三架,正脊在第六架,神龕面在十一架。護室深十一架,正脊桁在第六架。前過水為五架式,後過水為四架捲棚型式。    斗拱皆為方型,轉角作桃彎,座斗由下而上漸小。拱形則以關刀拱為主,部分串拱及正拱作捲草及喜鵲造形。石構造甚少,地坪、柱礎、龍柱及臺度皆為洗石子或磨石子,僅在拜亭前原有一對花崗石欄杆柱為早期遺物。    虎山巖的木雕主要集中在拜亭及正殿步口棟架。拜亭木雕全為剃地起突淺雕。員光為「軟團螭虎」線條簡約而造形古樸。其束隨為螭虎團,看隨兩層分別為水草螺及花鳥,花鳥題材採喜鵲菊花及白鶴荷花。前後縫束隨為蓮花水草,看隨則是琴、棋、書、畫。天溝下棟架的束隨亦雕蓮花水草,看隨則有銅錢,白鶴松木及唯一的透雕看隨─石榴花開。員光則是硬團螭虎。拜亭的壽樑插角皆作花草捲螺。正殿步口員光雕水草捲螺,構圖簡略,神龕面的雕工較細且全部為透雕。題材則有博古、花鳥等。    剪粘以拜亭尾脊為表現重點,材料皆為玻璃。脊飾作變龍護塔,龍身短而捲曲有力,塑工頗佳。塔高五層,塔頂作葫蘆。脊堵作人物帶騎,堵框則塑以簡約的捲草飾。下馬路作虎、豹、獅、象並配以花果。排頭塑羅漢,其體型稍小,規帶燕尾前則作白鶴。整體配置頗為素簡,符合佛寺的風貌。正殿因為部分被拜亭遮住,剪粘較為簡樸。脊飾中央作葫蘆,緞帶泥塑頗細,兩側作水草捲螺。正殿步口兩側壁堵的泥塑彩繪堵,線條及構圖頗佳,龍邊作香爐,虎邊則是花瓶、靈芝、南瓜及佛手,皆屬博古題材。    因為木構架不是很複雜,彩繪的用色及配置皆簡,柱子作靛青色,其餘構架除通樑外,底色皆作紅色,再輔以綠、黃等色。整體用色尚符合傳統規制。通樑所繪題材多與佛教有關。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446
2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749
3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750
4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751
5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18
6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19
7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20
8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21
9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26
10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27
11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30
12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31
13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32
14
彰化縣
花壇鄉
福岩段
833
15
彰化縣
花壇鄉
口庄段
31地號
16
彰化縣
花壇鄉
口庄段
34
17
彰化縣
花壇鄉
口庄段
35
緯度
24.0432551073044
經度
120.559543947978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花壇虎山巖01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花壇虎山巖02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花壇虎山巖03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花壇虎山巖04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趙守彥


多媒體名稱
花壇虎山巖05


檔案說明
趙守彥於2019年,以「CC BY-NC 4.0」同意授權此拍攝作品,給彰化縣文化局。


拍攝時間
約於2011年


指定(登錄)理由
虎山巖創建於清乾隆12年(西元1747年),初期只建本殿及左右兩室,為木構造、土埆墻、紅瓦。至道光年間增建拜亭及外護龍,其構造具有道光年代風格,至民國40年(西元1951年)全部修建改為磚砌水泥瓦(紅色)但仍保持原來風貌。有其必要為虎山巖擴大保存空間以維護古蹟風貌。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