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圍仔街簡仔畬街

竹圍仔街簡仔畬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竹圍仔街簡仔畬街

圖簡仔畬街,依然老舊,跟竹圍仔一樣是三重市較落後的地區,有趣的是,現場拍攝的圖,據當地人說,右邊是簡仔畬街,左邊戶政資料卻是屬於竹圍仔街,一地兩制,不同門牌。竹圍仔地區位處偏遠的三重西南角一隅,比簡仔畬地區更偏向淡水河邊,竹圍仔早在前清時期,因遍植刺竹圍籬而得名。清乾隆10年(1745)間,安溪陳姓開闢,因瀕大漢溪西北岸,屢遭水患,清嘉慶年間,為防禦水患,沿河遍植刺竹,兼具防風、防洪之功能,竹圍因此得名(今之中興橋頭一帶)。竹圍仔街是三重市街的現地名。因新莊與二重埔流過來的後村圳溝主幹水路沿同安街,轉文化南北路而上,得水利之便,竹圍仔就成為農耕區。目前的竹圍仔除了面對大馬路的新興大廈外,在偏僻的內部近河岸地帶仍不少簡易住宅。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取得對象
蔡棟雄
取得方式
現場拍攝
資料來源
蔡棟雄
撰寫者
蔡棟雄
創作者
蔡棟雄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8/29
媒體類型
照片
存放位置
蔡棟雄
時間分期
民國50年代以降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