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台戲院

天台戲院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最早李瑞軟的天台戲院差不多在民國40年(1951)蓋的,樓下建材行,做木材工廠,民國41年(1952),「柴寮瑞」將木材行遷到重新路二段八十二號現址,因經濟需求,木材行經營得有聲有色。加上李瑞軟個人對戲劇的喜好,另外在二樓加蓋一座歌仔戲台,形成所謂的「天空中的戲台」,這便是「天台」名稱的由來。李瑞軟是一位眼光獨到的企業家,早期他看準在縱貫公路上做生意很有前景,因此他率先在目前的重新路二段現址創業,樓下開製材廠;當年一般人是搭鐵厝,他卻用水泥蓋屋子,水泥做的厝一樓就比較挑高,後來二樓才開始做戲院,即天台戲院,再來就是天南戲院、天心與天閣戲院、後來是天榮與真仙樂歌廳。戲台是在民國47年(1958)建好,在電影興盛時期,除了放映電影外,也有歌舞團的表演,歌舞團興盛時,總有人來佔位置奇特現象,天台戲院成為龐大退伍軍人與阿兵哥的「最愛天堂」,知名的一代諧星「許不了」便由此崛起。

香港邵氏與聯邦李翰祥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曾在天台風風光光上演一個多月,後來李菁主演的國聯的「七仙女」、上官靈鳳主演的「龍門客棧」門票生意也特別好,這幾檔戲都讓天台賺得不少錢,讓天台戲院奠立了很好的基礎。從此,三重地區知名的娛樂中心就是天台戲台,「去天台看戲,去天台玩!」李瑞軟創造了三重一個繁榮的地方。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取得對象
李玉釵已逝
取得方式
翻拍
資料來源
(提供人李玉釵已逝)
撰寫者
蔡棟雄
貢獻者
創作者
不明(李玉釵提供)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8/11
媒體類型
照片
存放位置
李玉釵
時間分期
民國60年代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