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屏東縣水利設施-二峰圳,碰坑,萬丹抽水站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與出版計劃研究報告書〉

〈屏東縣水利設施-二峰圳,碰坑,萬丹抽水站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與出版計劃研究報告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屏東縣水利設施-二峰圳,碰坑,萬丹抽水站文化景觀調查研究與出版計劃研究報告書〉

本文範圍包含二峰圳、碰坑、萬丹抽水站。二峰圳位於屏東縣來義鄉;碰坑位於屏東縣內埔鄉;萬丹抽水站位於屏東縣萬丹鄉。二峰圳興建於1923年,碰坑興建於1938年,萬丹抽水站則興建於1928年。臺灣在開墾初期,由於沒有水利灌溉,只能行粗放的旱作,即所謂的「看天田」,收成好壞全看老天。之後興起埤圳修築,提高土地的經濟價值,才轉而種植精耕的水稻,所以水利事業成為決定拓墾成敗的關鍵因素。二峰圳地下集水廊道、隘寮圳碰坑(隧道進/出水口)及萬丹圳抽水站等的水利建設,扮演屏東平原農業開發上重要的角色,創造水利工程奇蹟、形成特殊的地景地貌、改變的了居民的生活型態,造就社區產業發展,發生了許多文化故事。

本報告書分為壹、緒論;貳、文獻回顧;參、計畫內容;肆、計畫出版;伍、附錄。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取得方式
借閱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屏東縣水利設施-二峰圳,碰坑,萬丹抽水站
撰寫者
林思玲、高若熏、余樂筑、龔乃芯、李宜靜、蔡宜蓁、王奕維
創作者
葉正洋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8/11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存放位置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檔案授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