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耕谷(1940-2006),本名正雄,號鐵岑,出生於臺灣嘉義朴子,著名膠彩畫家。膠彩畫在日治時期以「東洋畫」的名稱傳入臺灣,劉耕谷早年受林玉山(1907-2004)、林之助(1917-2008)等前輩啟發,也曾受教黃鷗波(1917-2003)、許深州(1918-2005),並深受日本兩位畫家橫山大觀(1868-1958)和東山魁夷(1908-1999)影響,最喜好創作大畫,多次來回日本帝展觀摩學習。1986年以一幅超過12公尺的大型膠彩〈吾土笙歌〉贏得臺灣大壁畫競賽首獎,開啟大型畫作挑戰的契機,藝術成就備受肯定與推崇。 劉耕谷的《札記筆隨》經常提到,改革膠彩需先從人和材料入手,所以他一方面閱讀古典詩詞,一方面走訪各地美術名蹟,曾說藝術是一種天命,「藝術家的一生應該為他的使命盡最大的力氣,負起歷史的使命,創造時代的特色,散發土地的情懷」。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於2016年舉辦「土地、人文與自然的詠嘆-劉耕谷巨幅膠彩大展」,本幅〈石窟系列—菩薩像〉為展件之一,創作於1992年,是劉耕谷1990年造訪中國雲岡石窟後所創作的「石窟系列」之一;他在手稿中提及本畫的創作理念:「運用西洋各畫派的特點,轉化而成『新佛像觀』,將古代的石窟藝術經過自己的造型概念,轉化成現代的佛像畫法,將石窟佛像藝術重新賦予生命。」 一如藝評家蕭瓊瑞評析劉耕谷的藝術創作,充滿強烈的宗教性,但此並非指佛教或基督教信仰,而是作為藝術家對生命、自然、宇宙、歷史文化的一份虔敬、崇仰之心,化為畫面上的一股莊嚴、神聖、壯美、典麗。劉耕谷將過往強調視覺之美的膠彩創作,帶入了一個強調心靈感應與傳承的創新階段,成為臺灣美術史中不容忽視、更無法遺忘的篇章。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參考資料: 1.劉耕谷,《土地、人文與自然的詠嘆:膠彩大師劉耕谷》,國立國父紀念館,2016。 2.蕭瓊瑞,〈典雅與壯美—劉耕谷的膠彩藝術成就〉。劉耕谷,《土地、人文與自然的詠嘆:膠彩大師劉耕谷》,國立國父紀念館,201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