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星(1941-),臺灣水彩、水墨、油畫畫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68年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前往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就讀,留學期間曾先後在莎拉蒙卡.聖愛若伊美術學院及瓦倫西亞大學保羅六世書院擔任中國繪畫教學,並獲得西班牙教育科學部頒贈「國家繪畫教授」殊榮。1971年進入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曾任美國聖若望大學、維斯康辛大學,與紐約勃遜設計學院等客座教授,返國後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 顧炳星早年致力於中國畫創作,師大求學期間受黃君璧、李石樵、馬白水、廖繼春等多位大師薰陶栽培,至國外時轉改鑽研西方藝術與理論。在水墨基礎上,顧炳星將立體派和未來派的油畫技法加以揉合,其作品多為線條與塊面的組合,亦擅長利用拼貼與斷片,使畫面呈現理性簡潔的節奏感和視覺張力。晚年重拾水墨媒材,融匯中西繪畫技法,強化韻律性與皴法的表現方式,將水墨畫推向更為純粹、本質的境界。 此作品展現顧炳星的典型風格,透過幾何塊面與粗細線條組成畫面,宛若雙人的紫色色塊置於畫面中央,造型尖銳而突出。透過對客觀對象物的形體拆解,顧炳星更完全取消陰影,藉由前後造型之間的堆疊關係,營造有趣的抽象空間關係,反映其對西方現代主義的個人理解與詮釋。(504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