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1879-1930),字祖庵(安),號無畏、訒齋,湖南茶陵人,為國民黨重要政治人物。譚延闓五歲入私塾,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受翰林院編修。1905年任長沙中路師範學堂監督。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1909年任湖南諮議局長,次年任北京資政院議員。武昌起義後,湖南響應獨立,出任湖南參議院議長兼民政部長。1912年8月加入國民黨。1916年第二次任湖南省長兼督軍。1918年第三度督湘,1920年被迫下臺,去上海。192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隨孫中山去廣州,任內政部長,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1924年後任國民黨中執委、國民政府常委、國民黨中央政委主席、代理國民政府主席。1927年後代理武漢國民政府主席、南京行政院長等職。 譚延闓書法為時人所重,有「北華南譚」之謂,其楷書以顏體為主,行書取法蘇軾、米芾,又結合清代名家金石書風,《霎嶽樓筆談》評:「祖安早歲仿劉石庵,中年專意錢南園、翁松禪兩家,晚參米南宮,骨力雄厚,可謂健筆。」可見其書法受近人影響,特別是錢灃、翁同龢二家,承繼同光以來的書法發展。 本作為譚延闓贈姚味辛之對聯,「作詩頗似六一語,筆勢挽回三百年」,讚揚姚之詩書造詣。姚味辛(1889-1977),原名琮,陸軍中將,曾任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主任、首都警察廳長,為首屆國大代表,亦為著名書法家。(509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