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釗,生平不詳。自大陸來台後,曾任台北市建國中學國文老師,1974年曾為中華民國漫畫學會會員。 此作品中,細節描繪豐富,顯示畫家對線條筆法以及完整結構之重視。尤其是細密且富個人特色的「解索皴」加上繁密苔點,形成畫面的主要基調。前景由右方石壁與水景構成,石壁上矗立兩株盤根錯節的老松,樹下坐有一面向左側的白衣高士。中景則分別是:小橋連接的河岸,橋上有旅者行走,以及順著水景延伸到後方的朱紅屋頂房屋,與樹叢坐落的山石,一旁還有划槳的船夫。遠景由左側向右上突出的峭壁構成,峭壁山腰處有三幢房屋,山間還有一棵向右斜出的松樹,與前景遙相呼應。整幅作品山石以花青與赭石敷染顏色,樹叢以青綠染就,中景有一株樹以暗紅色描繪,增添變化。畫面顏色雖豐富,卻不失典雅,亦不過於華美裝飾,符合畫家心性之表現。 高士與隱居為古代山水畫常見之題材,用以表達畫家逃避現實之寫照,例如元代王蒙《夏山高隱圖軸》等一系列隱居山水作品,反映畫家內心退隱與入仕的矛盾。然此作目的不同,畫上題跋「萬法唯心,鏡花水月」,又因完成於民國六十四年,應為紀念蔣中正總統逝世之作。根據題識所示,正如蘇軾所言:「渺蒼海之一粟」,用來彰顯對人生苦短,唯大地山河恆常不變之深刻體悟。(505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