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奠濟宮

奠濟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奠濟宮」,俗稱聖公廟、聖王公廟、聖皇公廟,供奉漳州人的地方神明,興建於1874年(同治13年),竣工於1875年(光緒元年),廟址位於今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上,土地由板橋漳籍富豪林本源所捐贈: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而聞名全臺的基隆廟口小吃,其「廟口」,即指「奠濟宮」。

 

  「奠濟宮」的前身,據傳可上溯至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1-13),為外木山的1間小廟;早期,由中國漳州遷至基隆的移民,在外木山搭築1間簡陋的木屋,作為奉祀開漳聖王的場所。

 

  乙未戰爭時,清軍敗退;而清軍將當時的「奠濟宮」充當彈藥庫,遺留在廟中的水雷,不知何故爆炸,廟宇毀壞,1897年(明治30年)動工修建,1899年(明治32年)完工。二次世界大戰時,基隆遭到轟炸,「奠濟宮」又受到波及,因而毀損,1957年(民國46年)才陸續開始修建工作。

 

  「奠濟宮」在1997年(民國86年),為了配合全國文藝季而擴建,除了將廟埕拓寬,同時,在入口處興建1座雕工精細的牌樓。每年農曆2月15日開漳聖王聖誕日、8月23日田都元帥聖誕日,信徒們都會舉辦大規模的慶典祭祀活動。

 

  「奠濟宮」的所在地,原本有1間清甯宮,緊鄰其右後方,奉祀水仙尊王;2間廟本來是分開的,前者坐南朝北,面海;後者坐西朝東,面向今愛四路。後來,「奠濟宮」出現蟻害,在必須重建的機緣下,清甯宮改向為朝北,2間廟合併在一起。清甯宮今座落在「奠濟宮」後殿的位置。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奠濟宮 / 撰寫者: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79144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27之2號
別名
聖公廟、聖王公廟、聖皇公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2822
所在地-經度
121.743332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安嘉芳、張長臺、王俊昌,2004年6月。《再現風華-基隆市老照片調查成果報告書》,頁:5。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陳泓斌提供   //   【參考書目】 安嘉芳、張長臺、王俊昌,2004年6月。《再現風華-基隆市老照片調查成果報告書》,頁:5。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2月26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清治時期/戰後時期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