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本願寺派「蓬萊山光尊寺」,為今極樂寺的前身,1901年(明治34年)9月落成,由基隆傳教所以總寺院的授與金、信徒的捐贈金,集資興建,為日式建築的木造平房,1905年(明治38年)11月6日,公稱寺號「蓬萊山光尊寺」。當時,寺廟周遭居住了許多從事公職的日本人,因此佈教活動,多以日本人為主要對象。
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共有真宗本願寺派、曹洞宗、净土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真言宗高野派、日蓮宗、天臺宗、真宗大谷派、法華宗本門派等宗派,在基隆傳佈。於1896年(明治29年)3月,「真宗本願寺派」布教師紫雲玄範、井上晴明等一行8人渡臺,即對基隆駐屯軍隊予以慰問、佈教,此爲真宗本願寺派在臺開教的濫觴。
基隆傳教所,於1896年(明治29年)9月17日成立,由本願寺臺灣佈教師高橋行信,於義重橋昭忠祠駐錫,後移駐哨船頭龍王廟;1901年(明治34年)集資,興建「蓬萊山光尊寺」。
「蓬萊山光尊寺」,除了對佛教傳佈盡其貢獻之外,對於教育事業,也相當熱心,附設有「光光幼稚園」。戰後,「蓬萊山光尊寺」由月眉山靈泉寺派下修慧法師接管,1946年(民國35年),更名爲極樂寺,1984年(民國73年)4月,由佛光山接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