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慶安宮

慶安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慶安宮」,為基隆最有名的媽祖廟,俗稱「基隆媽祖宮」,興建於1815年(嘉慶20年),廟址在今基隆市仁愛區忠二路一帶。「慶安宮」名列基隆3大廟、基隆8大風景之一「慶安朝聖」(1974年,民國63年的基隆八景)。

 

  清廷治臺之後,北臺灣逐漸開發,基隆地區至1723年(雍正元年),始有漳州人由八里坌、經金包里,移居至基隆牛稠港虎仔山腳,從事漁撈。1780年間(乾隆45年間),漳州移民於牛稠港、哨船頭2處濱海區,築屋而居,漸成聚落,居民為求航海順利、漁撈順昌,遂於牛稠港虎仔山畔,興建1小廟,供奉天上聖母媽祖,供信徒燒香祈福。

 

  1815年(嘉慶20年),隨著漳州移民日增,以「崁仔頂」為中心的基隆市街逐漸形成,商業漸趨繁榮;當時的地方士紳,乃發起籌建媽祖廟,購置現址土地,並由何士蘭奉獻其部份土地,興建寺廟。竣工後,乃將虎仔山的天上聖母移駕新廟,並正式命名為「慶安宮」。

 

  「慶安宮」的山門(牌樓),興建於1976年(民國65年),為1座氣勢恢弘、古色古香的亭軒式山門,其屋頂為歇山重簷頂,其牆體石材,全部以中國上等實心青斗石(青草石)砌成;拜亭由步口向前方延伸,2端巨大圓柱,刻上書法楹聯:「慶佑海疆聖母慈悲調兩岸 安寧世局坤儀浩蕩護三臺」。

 

  正殿乃「慶安宮」建物組群中,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場合,安奉主祀神明──天上聖母媽祖。

 

  「慶安宮」,同時為基隆市重要慶典「中元祭」的發源地,每年農曆7月,仍由其擔當此活動「爐主」的工作。「慶安宮」為全臺唯一敬奉湄洲媽、泉州媽、漳州媽的媽祖廟,並在2005年(民國94年),落成全臺唯一60噸青斗原石雕刻而成的立體媽祖神像,其高22.5台尺,底座寬8.6台尺,敬立於廟埕的龍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慶安宮 / 撰寫者: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7913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忠二路1號
別名
基隆媽祖宮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29628
所在地-經度
121.740609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安嘉芳、張長臺、王俊昌,2005年12月。《再現風華-基隆市老照片第二輯》,頁:112。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鍾智誠提供   //   【參考書目】 安嘉芳、張長臺、王俊昌,2005年12月。《再現風華-基隆市老照片第二輯》,頁:11、112。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2月25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清治時期/戰後時期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