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海關」,約興建於1864年(同治3年),為2棟2層、2棟1層,共計4棟建物的洋風建築。日治時期,北白川宮於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移駐此處時,使用最西側的2層樓建物,作為居所,同時成立近衛師團司令部。後來,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則使用東側的2層、緊鄰的1層建物,成立臨時臺灣總督府。基隆的「舊海關」,成為日軍在臺灣的最高軍事、政治指揮中心。
然而,1933年(昭和8年),因白蟻侵蝕的緣故,「舊海關」的現場,僅存西側的1層建物;1934年(昭和9年),改建為「鄉土館」,是基隆地區第1座博物館,專門典藏基隆相關歷史、民俗史料。
1935年(昭和10年)時,鄉土館被日方列為「國指定史蹟及天然紀念物」。戰後,由海關接收的鄉土館,遭到拆除,並改建為供作基隆關稅局單身宿舍之用的「復興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