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銘傳鐵路「盤山展線段」

劉銘傳鐵路「盤山展線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劉銘傳鐵路「盤山展線段」

  「劉銘傳鐵路盤山展線段」照片,拍攝時間約於1920年(大正9年),拍攝地點在今基隆市安樂區崇德路一帶,由日治時期人所拍攝。畫面中的道路,即為今崇德路,由今安樂國小的位置(前身為第二公學校)向後山望去,零星的屋宅坐落,其中有1幢寺廟,即為尚未改建的慈雲寺。

 

  劉銘傳鐵路,即為1887年(光緒13年)由劉銘傳主持建設的基隆鐵路。盤山展線,簡稱展線,即鐵路要爬山時,為了克服坡道太陡的問題,設計出的各類路線線型;其原理,為利用迂迴的路線里程規劃,來減少「坡度」對火車行進的影響。

 

  盤山展線線型,大致分為3類:

 

(1) U型線、或S型線。劉銘傳鐵路的獅球嶺段,即為此類型。

(2)「之」字型線。

(3) 螺旋型線。

 

  根據《臺灣鐵道史》一書中的紀載,配合現今的地型、地貌、歷史遺跡,可以描繪出當時劉銘傳所建設的鐵路路線,乃自基隆起點、經現在的「安一路」爬坡,轉折「崇德路」展線,以3%的坡度,爬上標高約90公尺的獅球嶺隧道後,又以3.3%的坡度急降下,一路下坡,通過長度200呎、構造為鐵桁的基隆川橋樑(即大華橋),抵達八堵車站(今台鐵七堵前站)。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許梅貞,2001年12月。《篳路開基──基隆鐵道之創建與發展》,頁:12-13。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吳小虹提供   //   【參考書目】 1.吳小虹,2001年12月。〈大清基隆鐵道〉,許梅貞,《篳路開基──基隆鐵道之創建與發展》,頁:12-13。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2月18日引述編撰 2. 蔡宜儒,2001年12月。〈盤山展線〉,許梅貞,《篳路開基──基隆鐵道之創建與發展》,頁:46-47。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7月4日引述編撰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創作者
吳小虹(提供)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