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波,是臺灣早期知名的小說家,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於1933年(昭和8年)赴日求學,後來進入日本著名劇團「文學座」,因而有機會親炙日本著名作家岸田國士,學習戲劇,並從事小說寫作。
返臺後,從事牙醫工作,同時繼續寫作。短篇小說〈水癌〉是他有生以來,首次對外發表的作品,被刊登在1941年(昭和16年)3月《文藝臺灣》的第7號。〈水癌〉這篇小說,以「嗜好賭博、不顧重症女兒的母親」作為題材,文末他提到「那個母親身上所流的血,正是自己身體的血,自己無法坐視;自己不只是普通的醫生,必須當自己同胞的心理醫師,絕不能輸給『日本人』……」
戰後,發生「228事件」。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對百姓的血腥鎮壓,令周金波心生恐懼,再加上自己最早成名的2篇小說〈水癌〉及〈志願兵〉,皆於戰後被視為 「皇民小說」,臺灣文壇界的批判聲浪,也隨之而起,他因此毅然封筆。
周金波卒於1996年(民國85年),享壽76歲。其子周振英教授之言:「父親的作品,把臺灣的一個時期忠實地描寫出來,不受別人的左右影響,一貫保持自己的意志,以沒有虛偽的作品為臺灣的歷史填上了一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