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池堰

戰後,桃園大圳參加石門水庫多目標工程建設,目的在爭取可靠水源。對本會而言,最主要的設施是渠首工攔水工程,也就是後池堰、進水口和排沙閘。 後池堰的混凝土溢流堰段全長385.5公尺,非溢流堰土石段長150公尺。混凝土溢流段之混凝土分25塊施工,每分塊長約15公尺,最左端的一分塊稱「左堰座」,是一座重力式堰座,承擔作用在桃園大圳進水口洩水道(或稱沖刷閘)上推力。最右端的分塊則為「右堰座」,採半重力式擋土牆結構,為溢流堰段和土石段隔牆,承受土石段的土壓力。其餘中間23分塊則為重力式溢流堰,具備臥箕式堰頂和斜坦式靜水池。後池堰的溢流堰高度10公尺,非溢流堰堤高29公尺,調節容量達到2,200,000立方公尺。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後池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823616
  • 所在地-經度
    121.252334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後池堰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林煒舒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82361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25233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桃園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龍潭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後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