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龍,字子潛,號臥廬。咸豐九年(1859)出生於竹塹,年少時即以工詩能文而名聞同儕。光緒四年(1878)至五年(18779)間,掌教東城義塾。七年(1881)取進新竹縣學,不久即補為廩生。設館於北門後街靜修書齋,為竹梅吟社重要詩將。與張謙六、傅子顯交好,三人曾於竹塹糧荒時,抗拒糧商囤積,權宜開倉賑濟,而有「竹塹三傑」之稱。光緒十三年(1887),知縣方祖蔭以其素具聲譽,委以隆恩圳圳長之職,維持水圳通暢。光緒十五年(1889)辦理團練出力,賞給六品軍功頂戴。 光緒十八年(1892),邵友濂設採訪總局於台北,纂修通志,新竹知縣葉意深將採訪之任委由陳朝龍與鄭鵬雲承擔,光緒十九年(1893),葉意深將竹塹城義塾併入明志書院,敦聘陳朝龍為長班(原稱為院長或山長)。次年(1894)完成新竹採訪冊,分十一冊(今分為十二卷),呈於纂修總局,以供纂修「台灣通志」之用,書未及刊印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稿件散失,朝龍亦避居福州,光緒二十九年(1903)去世,得年四十五,遺有「十癖齋詩文集」,未刊行。
本人物內容參考自新竹市文化局,業務項目:人物誌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85&parentpath=0,3
新竹市文化局人物誌內容多數源自新竹市政府於民國79年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的《新竹市志》叢書及民國94年增修之《續修新竹市志》中,包含新竹市從清代至民國85年間,新竹市地區的先賢與耆老生平事蹟,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人物的入門資料,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