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音工作站

觀音工作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觀音工作站,為因應桃園大圳灌溉系統需要,便利第10支線、第11支線所屬新屋、觀音地區農田灌溉設施管理及用水調配而設立。地址在桃園市觀音區觀音里中正路136號4F。 大正13年(1924)在今觀音區觀音里中山路興建觀音監視所,為木造日式廳舍。民國48年(1959)改為觀音管理站。民國50年(1961)改為觀音工作站迄今。民國66年(1977)遷移至觀音村文化路,興建鋼筋水泥房舍。民國106年(2017)12月新建廳舍落成啟用。 工作站灌溉轄區,北起大堀溪,東臨桃園大圳幹線下,南至新屋溪、茄苳溪右岸,西則延伸到臺灣海峽。水源自石門水庫輸送至桃園大圳第10、第11支線分配水量。轄區設有貯水池36口,用以調節用水及蓄存。最大蓄水量6,586,000立方公尺,同時為回歸水、集水區雨水及河水的利用,設有河水堰53座用以補助灌區農田用水。 灌溉面積部分,民國53年(1964)統計為3,808公頃,經過民國60年至70年間政府辦理永安、東明、保生及坡寮等地的農地重劃,農路水路設施面積略減,至民國71(1982)為3,340公頃。但民國67年(1978)大潭海埔新生地增加44.83公頃,民國79年(1990)灌溉面積為3,416公頃(包括新屋鄉新生、清華、后湖、石磊等4村,觀音鄉藍埔、金湖、廣興、白玉、觀音、新興、坑尾、三和、保生、武威、大潭等11村),工作站共區分成37個水利小組。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觀音工作站 / 撰寫者:林煒舒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77442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觀音工作站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33482
所在地-經度
121.082989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觀音工作站
隸屬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8)/戰後時期 (1945~)
撰寫者
林煒舒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