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攻炮城〉「炮城製作形式及演變」

〈攻炮城〉「炮城製作形式及演變」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攻炮城〉「炮城製作形式及演變」

〈攻炮城〉發表時間為2007年3月,由賴昭喜撰寫。本文主要描寫不同炮城的製作形式及演變。炮城形式有下列數種,分為:單支攻炮城、方形炮城、水上攻炮城、超高炮城、超高煙火炮城及兒童攻炮城。其中單支攻炮城是在一根很高的帶葉竹竿上,綁一個糊上紅紙的筒形竹籠,竹籠上開4個缺口。並在籠內安裝一小串爆竹,然後再由參加的炮手,引燃手中的爆竹,擲向竹籠,利用爆竹爆炸的威力炸破紅紙,以火花引爆竹籠內的爆竹。而方形炮城則是為因應主辦單位要求活動需熱鬧與刺激,而設計的有城門式炮城。水上攻炮城也是種新式的攻炮城活動,此活動必須在水上進行。超高炮城高度均超過8公尺,最高達12公尺,此活動難度提升,獎金也相對較高。超高煙火炮城則是佳平溪文化工作協會所設計出的創新活動,此活動不但能增加活動可看性,也能於較涼快的夜晚進行。兒童攻炮城是為兒童特別設計的活動,將爆破方式改變為較為安全的水球或沙袋,讓兒童也能參與此民俗活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屏東縣政府
取得方式
借閱
撰寫者
林思玲、龔乃芯、蔡宜蓁、王奕維
創作者
賴昭喜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7/03/04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