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象(身)

象(身)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本件藏品為洪華作「象」之身體。肢體表現上則身軀健碩、四肢挺立。「象」透過模塑、捏塑和拼塑的手法加以成形,同時藉由身體上的皺褶條紋,象徵大象的身軀龐大。當陶塑的素胎陰乾之後,便進窯以進行素燒的程序,之後還再上一層釉藥、進行釉燒的流程,只不過釉色已因年久而褪色。整體上大象的造型尚稱具體寫實,雖然年代久遠、表面部分殘損,但仍可見及是做工精細之作。 至於傳統的大象形象表現,與實際生態所見略有差異,原因是中土並無大象的生態而罕見。然而,大象除了在佛教具有慈悲的象徵之外,也因「象」與「祥」的諧音相近,因此被神格化成為祥瑞之獸,大量出現在民間宗教與民俗吉祥題材的作品之中。但不論題材的性質為何,在外觀上尚能掌握長鼻、象牙、寬耳和健碩軀體等特徵。此外,該件藏品僅是部分作品的殘件,有可能會和另外一些博古圖的物件,搭配成「太平有象」的系列題材。最常見的便是大象與花瓶的組合,因為「瓶」本身即具有平安、太平之意,而大象則是吉祥、喜慶的祥瑞的象徵,當「太平有象」即是意味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象(身)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712001336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